帝王三問[第1頁/共4頁]
再冇有第二句話,這位天子竟提筆親身寫起了聖旨……這事情,平常是由近身奉侍的通事郎來完成的。
然後,景耀帝放下了杯子,明顯他的行動並冇有甚麼特彆,白玉杯與紫檀桌案亦並冇有過分清脆的撞擊,卻叫場中統統民氣中突地一響。
麵前這一句答覆,一個不好,便是欺君殺頭的罪惡,再冇有半分迴旋的餘地。
景耀帝曉得杜豫讓去了益州,是如何曉得的?
景耀帝本日之怒,全然能夠想像。畢竟,方亭這亭州州牧之位,是前一任州牧盛奉林失地誤國以後,景耀帝為應對戰役特地選調的“能吏”,這十萬兩白銀直如一個耳光裸地打在了他本身麵上。
席間那些打量又不自禁看向封書海,亭州四年間已經摺了兩個州牧了,這個折損率,已然冠居大魏,麵前這位……會是第三個嗎?
這位景耀帝未及而立,親政已經數載,嚴肅漸隆,隨口一句戲謔問及舞曲的問話,卻令場中每一小我都模糊感遭到了壓力。
方晴雙手接過冊子,瞳眸中透暴露一抹喜好,這但是能傳家的寶貝呀!想他平城方氏,甚麼時候有過這等殊榮!
而封書海已經緊緊皺起了眉毛。
這位一腳踏進火坑、卻決然不負的墨客恭敬地退了出去,隻讓嶽欣然心中非常龐大。
方晴滿麵鮮血,先時抖得完整說不出話來,在聽景耀帝這幾近是蓋棺定論以後,方晴的視野不自禁向封書海左邊之人看去,對方轉過眼去看亭颱風景,方晴的視野又向坐在他右邊的人看去,對方垂下視野,好似已經入定。
景耀帝右手位坐著封書海,左手位坐著另一個麵色儒雅戴著黑襆頭的男人,此時聞言,他恭敬地離席向景耀帝一禮道:“陛下,這些俱是亭州本地士族之女。亭州之地飽受北狄之苦,他們盼陛下盼朝廷,如稚兒盼父母,旱地盼甘霖。陛下竟能為亭州百姓涉險屈尊,本地士族俱是五感銘內涕零不止,一支小小舞曲,不過但願陛下辛苦之餘略娛耳目,當不得甚麼。”
景耀帝不耐地揮了揮手:“罷了。”
唸了如許長長一段,景耀帝停了停舉杯飲了飲才笑著揮揮手中冊子道:“諸位聽累了吧,這許多數目,朕看得眼睛都疼,難為方大人記得清清楚楚明顯白白。景耀十二年到景耀十五年……四年哪,我的方州牧,這所謂的劉氏商隊運往平城方氏的白銀合計十萬八千九百七十兩……”
嶽欣然卻隻是立於原地,垂著視線,雙手交疊於身前,神情再端莊賢淑不過……如果不去聽她方纔所說那樣驚世駭俗之語的話。要曉得,這小娘子,但是個孀婦啊!
嶽欣然非常當真地答道:“我平生所見,歌舞最好為益州迎春樓的小娘子們,方纔所見,比迎春樓還要好。”
亭州一地的賦稅便不說了,多少軍糧調撥運輸,皆過亭州,那所謂的劉氏商隊現下看來不過是方氏的嘍囉,這中間以劣換優,倒買倒賣,多少好處!更首要的是,為了這十萬兩白銀,全部亭州的處所、全部亭州的戰事又受了多少影響?豈是十萬兩白銀能夠衡量的!
如此罷了。
嶽欣然視野一掃席間,將世人視野歸入眼中,便垂下了視線,恭敬答道:“回稟陛下,甚好。”
跟在封書海身後,嶽欣然隨即苦笑,罷了,封公持身清正,想來如果冇有極其強大的來由,景耀帝還不至於隨便那樣失心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