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閱驚變[第1頁/共6頁]
閱兵的甕城也在北郊,故而,這工棚離得並不算遠。
本來軍中將領似安國公宋遠恒對此是有疑慮的,陛下行跡,關乎安危,多麼秘密,更何況是在亭州這百戰之地,這般大喇喇地公佈陛下閱兵,若引來北狄覬覦……兵器無眼,若真有甚麼萬一,誰能兜得住?
晨光中,空中霹雷隆傳來震驚之聲,一排排紅纓銀甲、白馬颯遝,整齊齊截的鐵蹄踏碎亭州城中的大道,城中無數麻痹的肥胖百姓看到如許平生未見的氣象,也不由呆呆失神,直到驚雷疇昔,亭州城才安靜下來,嶽欣然也是此時方纔出門。
嶽欣然叮嚀治工處置留下的那幾個小吏分發米糧,她對秦二叮嚀道:“派人去甕城將其間事通報給封大人吧!”她略一思忖,又麵色陰沉地緊盯著秦二道:“記著!如果尋不到封大人……非論你支出甚麼代價!必然要將後果結果細細向安國公稟報!”
這四支軍隊,要說設備之精美,當然首推左衛軍,畢竟是天子近衛,統統將士皆是良家子,乃至將校中多為世家後輩,非論是軍士本質,還是一身設備,其軍容之盛,平常軍隊難以望其項背。
眾將齊齊起家:“臣等誓死護佑陛下!必叫北狄有來無回!”
此次閱兵,在軍中的正式稱呼為“雄師校閱”,“校”隱含核閱之意,核閱之人……自不必問,乃是當明天子。
然後,這位已過四旬、鬢染霜華的名將視野掃過全軍,嚴肅的聲音才持重道:“諸軍聽令!”
嶽欣然便向此中一個:“秦大,你去探聽一二,產生了何事?”
校閱驚變
嶽欣然轉頭向黃都官道:“都官大人,現下你可知,真是要掉腦袋的事了麼?走吧,速往十裡鋪……看你我是不是來得及救下這滾滾人頭吧!”
甲冑摩擦聲響成一聲,卻壓不住那聲振四野的山呼海嘯:“恭請陛下校閱全軍!”“恭請陛下校閱全軍!”“恭請陛下校閱全軍!”
另有一部分是左衛軍,乃是此次保護景耀帝自魏京而來,由韓錚率領。
“就是!那些傢夥與我們一道領著朝廷的米糧,做活的時候一個不見,整天偷偷摸摸的,不是賊人是甚麼!”
緊接著,兩個方陣收攏,兩邊軍旗俄然同步,同時一聲呼喝,兩軍衝鋒,竟是真的摹擬起敵我兩邊的對攻來,一攻一守,一守一攻,陣型變幻之速,直令人目不暇接……這但是數萬人的雄師,竟能做到這般如臂使指,不知不覺間,亭州世族心中一點點收起本來的驕橫,升起對朝廷雄師的畏敬。
而這一次閱兵的挨次,倒是反過來,亭州戍軍最早、世族族兵其次,中軍再次,最後是左衛軍。
景耀帝在頓時奔馳間揮手請安,他縱馬直到祭台之前,才下得馬來,在再一閃的山呼海嘯中登上高高的祭台,此乃是校閱的最後一個環節……鼓勵將士,祭告六合,誓破北狄!
景耀帝倒是力排眾議,他得位雖未曆經太多風波,卻也不是那種承平天子,他幼年期間,國度遠未安寧,上皇還數次親征,對兵事、對北狄實在不懼。
安國公再次一禮領命,這才勒馬回身宣佈:“校閱開端!”
這一次閱兵,便需求四方人馬無間共同,故而極多籌辦之處,景耀帝與安國公的繁忙,並非是對封書海的推委之辭。
嶽欣然出門,圍觀了一陣景耀帝的隨衛,就遵循那位治工處置幾日前交代的地點,到了城北這處工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