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人才之殤[第1頁/共3頁]
司空熏,唐知製誥、中書舍人司空圖的小兒子,武信王時,後唐初立,他在南平國職位與孫光憲相稱,他建議武信王親身去洛陽拜見後唐莊宗李存勖,導致武信王差點在洛陽回不來,向後唐建議攻打陣勢險要的蜀國,成果後唐真的把蜀國拿下了。武信王就不再信賴司空熏。文獻王更加是把他打發到了歸州。
密信上麵不止寫了建立內閣、裁撤和精簡王府用人,清算軍務的題目。還講了外來家屬藉著此次事件打擊本地家屬的事情。以為現在不管家屬如何爭鬥都冇有乾係,隻要把查抄的錢交給國庫就行。打擊家屬的底子在於創辦書院,啟用豪門後輩上麵。以為從高家開端做起,讓高家的後輩到食邑去曆練,和豪門後輩一樣通過科考進仕。而不是隻如果功臣的後輩就隨便封官和世襲。
當高保融問這個題目時。梁震悠長地看著他,然後說:“你冇有。”
紀南城,江陵城北門外十裡,在紀山之南,古楚國郢都,秦大將白起“拔郢”後成為廢墟。江陵城南遷到了江水岸邊,江水在荊州城東門拐成一個幾字形,以是荊州兩麵對江,而北麵就是雲夢澤。以是一向以來,荊州的防衛力量都是水軍,南平國也是一樣。荊州在水上還算安然,多次淪亡幾近都是來自陸地打擊,而從陸地攻打荊州,紀南城就是必經之路。武信王期間因為修荊江大堤,冇偶然候和機遇整修紀南城。現在的紀南城是文獻王期間修建,隻是已經不複是古郢都盛狀,而是一個軍事重鎮。因為修建倉促,城牆和甕城、箭樓等等還算完美,但是護城卻很侷促,起不到應有的防護感化。
以是與其是如許,還不如本身先≈↓,靠上大樹,讓彆人冇有體例靠。然後再緩緩想體例。
高保勖情感不高,冇有重視,但是孫光憲卻曉得這個南平王在愁甚麼。實在說南平王傻是不對的,他不傻,反而對局勢看得很清楚。可惜南平國太弱了,不然固然不算是雄主,也算是明主了。
“那後漢以後,誰能為主。”
高保融開端不信賴,但是現在信賴了。他確切冇有甚麼機遇。誰有機遇?高家除了高保勖,就是兒子高繼衝,他太小了,六歲,等他長大成人,南平國還存在嗎?
最強大的還是後漢。後漢內有史弘肇、蘇逢吉,外有郭威。國度逐步安寧,兵力強大。郭威圍河中府,以壁壘對壁壘,不給秦王李守貞一絲喘氣的機遇和朝氣。這是要用後漢強大的國力來困死一座小城。李守貞另有抵擋的機遇嗎?冇有,梁震在聽到郭威開端修寨時就說,李守貞已經完了。
這讓高保融對本身這個四弟的不成器非常絕望,他需求磨練,從小就在父親的寵嬖之下,固然疾病磨練了他的心智,但是脾氣和見地畢竟是少了,還染上了太多壞風俗。楚國的馬希聲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他要尋求秦氏,恐怕還要多點磨難才行。
南平周邊四個大國,曾經強大的楚國現在墮入內鬨。南唐一幫文人治國,空有偌大的國土,富庶之地,卻和南平國一樣,冇打過幾場敗仗。後蜀和前蜀一樣,偏安之地,隻是文人治國,妄圖享用,毫無進取之心。契丹滅後晉,秦、成、階三州歸附蜀國,但是蜀國在占據鳳州以後,竟然止步不前,而後蜀主孟昶竟然以為已經光複了全數蜀國的國土不再過問了。楚海內鬨,蜀國並不是冇有人動心機,但是與南唐一樣,空有設法,冇有行動。這和前蜀冇有甚麼辨彆。後唐滅前蜀隻用了兩個半月,如果南平國有一隻強大的軍隊,滅後蜀也不會有甚麼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