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1頁/共2頁]
李恪為了禁止和親之事,遣人襲擾和親的薛延陀使團,此乃重罪,如果叫旁人曉得,縱是李恪也難當任務,故而務需求用信得過的人。
武媚娘道:“時晉文、齊桓之輩,亦為英主,一時之選,但仍舊為蠻夷之族所擾,不堪其煩,在他們看來,燕趙之地已是極北,可他們又安知,現在我中原之盛,已兵出漠南,製控磧北呢。”
他如果專挑遠路往靈州,還專門在浚稽山隘口李恪的轄區過道,豈不是有些特地挑釁的意義,兩國和親,李恪本就心有不悅,他那裡還敢去找李恪的倒黴。
李恪回道:“周時晉國,自唐叔虞始,便推行‘啟以夏政,疆以戎索’之道,立國之初倒還尚可,可待晉國稱霸天下後,仍堅行此道便顯得過分保守了,最後晉公空有千裡膏壤,萬乘之軍,終未能成天下霸業,卻為韓、趙、魏三家所分,淪作灰塵,實在好笑,並且...”
薛仁貴胸有成竹地回道:“一百人足矣,此番北上,末將不是為殺敵,而是為襲擾,隻要不與薛延陀雄師正麵廝殺,百人已是夠了,如果再多了,恐怕惹人思疑,沿途也頗多不便。”
李恪所挑選的郊遊之所便是晉陽城外風景娟秀的懸甕山,不過既到了懸甕山,又怎能不往晉祠,因而李恪便欲順道前去懸甕山下的晉祠祭拜一趟。
實在他也另有彆的一種挑選,那就是多繞些路,取道浚稽山隘口,然後在漠南再轉到靈州,如許也能繞過戈壁,但這條路梯真達官倒是千萬不敢選的。
“三郎來太原一載,本日恐怕還是三郎第一次來晉祠祭拜吧。”晉祠門外,李恪祭拜畢,一世人正在水邊安息,楚王妃武媚娘坐在馬車中,對車外站著的李恪問道。
李恪附和誌:“媚娘所言極是,正和我心。”
薛仁貴回道:“末將欲攜婚事府將士一百人。”
李恪聞言,點了點頭道:“仁貴說的也是,大漠沙匪總數雖很多,但各自漫衍雜散,各處權勢人數也未幾,百來人,倒也公道。”
武媚娘不解地問道:“晉公在河東之地名譽極重,香火也是最盛,凡來三晉之地為官的,無一不是先拜晉祠,求得先賢庇護,三郎怎的好似不肯來此?”
若隻看間隔,天然是往靈州更近些,可往靈州再往長安固然稍近些,但因往靈州需得經過戈壁,乾旱難行,故而南北來往的客商都甚少取道靈州,而是大多先往幷州,而後才往長安,甘願多繞些路。
李恪說著,聽得武媚娘提及了漠北之事,因而喚過了一旁保護的薛仁貴問道:“仁貴,本王命你籌辦之事籌辦地如何了?”
晉祠始建於周,位於懸甕山麓,所祭拜的乃是桐葉封唐的晉祖唐叔虞。
無法之下,他隻得在薛延陀四周好不輕易才征得了足額的牲口以後,帶著一眾使團往出發往靈州趕去。
李恪說著,嘴角俄然暴露了一絲笑意,接著道:“並且終晉一代,六百五十六載鼎祚,國君四十一任,先為候,而後稱公,其間竟也無一人能稱王稱帝的,我想要的,他們縱是庇佑,恐怕也給不了吧。”
李恪問道:“一百人?梯真達官此番南下迎親,起碼要有三五千侍從士卒,你隻帶百人會不會少了些。”
李恪聞言,獵奇地問道:“哦?何為時勢所限?”
聽著李恪和薛延陀的意義,本來李恪此番出城郊遊不過是個幌子,李恪出城的真正目標是為了給薛仁貴打一個保護,讓薛仁貴能夠神不知鬼不覺地帶著王府衛率北上大漠戈壁,前去伏擊押送牲口往靈州和親的梯真達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