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1頁/共2頁]
李恪得知康阿姆冇死在汗帳以外,也感覺很有幾分遺憾,畢竟經此事以後,他與康阿姆之間便算是結了死仇了。
【看書領現金】存眷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書還可領現金!
實在執失思力倒也高估了李恪,李恪出來突厥,對突厥情勢不熟,這些話,都是來之前王玄策講於李恪的,李恪隻是換個說法講了出來。
執失思力固然救了李恪的性命,但李恪毫不會純真到覺得靠著這點乾係便能與執失思力搭上線,在突厥內引為助力,執失思力對頡利可汗忠心耿耿,執失思力毫不會叛變頡利。
頡利安定本身的職位,重用康蘇密、趙德言等外族人,藉此收攏突厥各部的權力,而在收權的過程中,包含執失部在內的草原諸部均有喪失,族人怨聲載道,執失思力多次向頡利進言,可頡利卻一味聽信康蘇密和趙德言之言,不予理睬。
執失思力不敢有涓滴的粗心,深思了半晌,對李恪道:“此處乃我突厥汗庭,可汗更是我突厥之主,三皇子言語還是謹慎些好。”
李恪也曉得,今後今後,這康家父子怕是要與本身不死不休了,不過眼下李恪倒是懶得糾結於康阿姆的死活,因為現在他的第一要務是拉攏執失思力。
執失思力不知李恪的來意,一向想與他保持間隔,但李恪打蛇隨棍上,不管執失思力如何說,李恪總能接上話頭。
李恪回道:“康蘇密之流竊據突厥高位,欲收突厥各部之權入汗庭,莫非執失將軍就能冷眼旁觀嗎?”
執失思力雖是武人,但腦筋卻轉的不慢,李恪成心向他示好拉攏於他,但執失思力又豈會不知輕重,真的冒天下之大不韙,與李恪靠近。
八歲,麵前的李恪竟是隻要八歲的少年郎,這說出去,有誰敢信?
不過也正如王玄策此前所言,康家父子已經通過這一處苦肉戲,換來了頡利可汗的諒解,頡利可汗已經承諾此事作罷,李恪若再揪著此事無妨,恐怕輕易觸怒了頡利,反倒正中康家父子的下懷。
康阿姆的存亡,李恪天然在乎,不過李恪的在乎卻與康蘇密分歧,康蘇密的在乎他生,而李恪倒是在乎在他死。
李恪一臉正色地回道:“前夕之事,對執失將軍來講隻是舉手之勞,但對本王而言倒是活命之恩,本王親身來拜見一趟,乃是應有之義。更何況執失將軍方纔祭天返程,便碰到救下了本王,可見執失將軍與本王瞭解也是長生天的旨意,這是你我之間的緣分,本王不能草率。”
李恪固然年幼,但在突厥,他代表了大唐,執失思力毫不會把他當作一個孩童來對待。
李恪開罪了突厥可敦,此事突厥高低人儘皆知,可敦乃至一再隱晦地表示,突厥各部不得與李恪走的太近。
對於李恪的到來,執失思力雖不感不測,但內心也涓滴不輕鬆。
“前夕若非執失將軍相救,恐怕李恪已是餓狼口中殘食了,李恪在此謝過執失將軍拯救之恩。”李恪中午前去拜見執失思力,剛一進門,便表白了本身的來意,俯身拜道。
李恪見執失思力麵色遲疑,已經曉得了他的顧慮,李恪起家道:“此事事關嚴峻,還請執失將軍細心考慮,本王先行辭職,執失將軍今後如果改了主張,隨時能夠來尋本王。”
李恪看著執失思力嚴峻的模樣,笑道:“執失將軍說的甚麼話,本王從未非議可汗,本王同將軍講的是康蘇密,康蘇密禍亂突厥內政,是執失將軍的仇敵,而本王與康蘇密一樣反麵,也是本王的仇敵,既然你我所仇不異,為了求活,何不聯手,一起將康蘇密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