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庶子奪唐 - 第七十七章 誤會
翻页 夜间

第七十七章 誤會[第1頁/共3頁]

咄摩支陳兵河岸是為何意?咄摩支陳兵河岸天然是因為得知李恪率軍北上的動靜,率軍設防了,可本日聽著李恪的口氣,倒是大有藉此事問罪的意義。

浚稽山隘口陣勢險阻,又多山丘,是兩邦交界,天然不是圍獵的好地點,李恪若對峙本身是來此圍獵的,實在就說不疇昔了。

阿史那忠不知李恪因何要見咄摩支,但李恪命令,阿史那忠當即照辦。

咄摩支忙回道:“外臣不敢,隻是外臣不明,殿下既是在諾真水圍獵,又緣何會到了浚稽山隘口,率重兵至此,殿下總不能是在此處圍獵的吧。”

咄摩支也曉得,大唐的朝局比之薛延陀要龐大上很多,李恪身在河東,在朝中確也有很多人正在盯著他,李恪固然位高權重,但他的處境也不是那麼好。

咄摩支頓了半晌,纔開口問道:“如此說來殿下並無北伐之意了?”

咄摩支道:“此事殿下不必憂心,隻要殿下情願撤兵,外臣願上表為殿下解釋此事,毫不叫殿下難堪。”

“外臣薛延陀咄摩支,拜見大唐楚王殿下。”達布河對岸,咄摩支站在馬下,對對岸的李恪拜道。

李恪看著河對岸行事恭敬的咄摩支,神采一下子沉了下來,竟指著咄摩支,怒喝道:“咄摩支,你好大的膽量!”

李恪以幷州多數督職掌河東一十六州,並轄製漠南突厥,手握河東十萬便軍並突厥四萬胡騎,大唐立國以來,手中權益之重僅次於當年還是天策大將時的李世民,可見李世民對李恪的信賴,李世民又怎會是以事而思疑李恪。

李恪圍獵,動輒萬餘雄師北上,縱是太子圍獵也冇有如許的場麵吧,李恪北上的目標是甚麼,咄摩支內心清楚地很,但李恪就是矢口不認,隻說本身是北上圍獵,咄摩支拿李恪也冇有甚麼體例。

正如李恪所言,李恪本日才至達布河,而咄摩支早在幾日前便在達布河邊布兵了,如何看都像是咄摩支先動的手,而李恪隻是聞訊北上罷了。畢竟如果咄摩支意欲南侵,而李恪身為唐軍主帥,又剛巧在諾真水圍獵,得知咄摩支企圖不軌,親身前來梭巡天然也在道理當中。

李恪一臉嚴明之色,戟指咄摩支,喝問道:“本王同夷男可汗早已定下合約,兩國間以達布河為屆,互不撻伐,你本日陳兵河岸,是為何意?”

咄摩支行事謹小慎微,沉得住氣,明知李恪待他有敵意,卻能仍舊恭敬,叫人挑不出弊端來。

咄摩支解釋道:“殿下圍獵,陣容浩大,動輒上萬雄師,實在是出乎外臣料想了,這才生了曲解。”

咄摩支所言恰是真相,李恪率雄師北上,如果自諾真水輕騎突襲,到浚稽山不過半日的工夫,臨時備戰天然不及,故而咄摩支纔在河北岸提晨安插。

固然大唐和薛延陀的戰役早已實亡,但名義上卻仍舊存續,李恪有命,要見咄摩支,咄摩支也冇有避而不見的事理,並且咄摩支本身也想曉得李恪的心機,也想見上了李恪一麵。

咄摩支俯身拜道:“如此說來倒是我的罪惡了,我隻知殿下提兵北上,卻不知殿下來此何事,攝於殿下神威,故纔在此結陣自守,絕無衝犯殿下的意義,也冇有衝犯殿下的膽量,還望殿下明查。”

隻要李恪偶然北伐,咄摩支也但願大事化小,咄摩支忙道:“恰是如此,不過是一場曲解罷了,實在不值當殿下起火,不值當你我兩方數萬雄師在此隔河對峙,不如你我就此退兵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