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流言[第1頁/共2頁]
楊妃身為前朝遺女,見慣了太多的爾虞我詐,李恪與李承乾奪嫡,楊妃豈會不知此中的凶惡,楊妃看似在宮中行事低調,實則早已在為愛子李恪佈局宮中。
虎父無犬子,野心勃勃的狼父也不會生出一窩渾厚靈巧的家犬,有李建成和李世民“珠玉在前”,李承乾刺殺李恪,旁人聽了固然訝異,但也會信上七分,畢竟縱是酒後之言,也是從李承乾本身口中說出的。
李承乾所言,本是偶然,充其量不過是酒後亂語罷了。
高陽年紀雖小,但也有些脾氣,誰說話她都愛爭上兩句,卻唯獨對李恪言聽計從。
楊妃很清楚,行刺李恪之事雖大,但如果光憑著一些捕風捉影的動靜便去處李世民彈劾絕無半分感化,反倒會害了本身,害了李恪,並且想以此將李承乾擊倒是絕無能夠。
李恪的小妹,快六歲的高陽已經到了開蒙的年紀,高陽雖是女子,但畢竟生在皇家,也需知書識禮,故而每日傍晚便是楊妃教著高陽讀書的時候,此時的高陽正捧著一本《千字文》,指著對楊妃問道。
楊妃脾氣淡然,不好與人相爭,但這毫不料味著楊妃便是逆來順受的性子,相反地,當真的有人想要傷了李恪的性命時,楊妃便成了那頭一心隻想著護崽的雌虎。
小高陽聞言,撓著腦袋想了想,彷彿也冇有太深的印象了,因而道:“這個字太難記了些,高陽不記得了。”
而若論這長安城內那邊人等最為駁雜,不過就是兩處,一處是與東市交界,各色人等會合的平康坊,而另一處則是派係林立,各懷心機的後宮。
楊妃低頭望去,看著高陽粉嘟嘟的手指指著的竟是一個“辰”字,因而道:“‘辰宿列張’,這個字讀作辰,昨日阿孃不是已經教過你了嗎?”
當日傍晚,李承乾酒後枉言不過兩個時候,不知不覺中動靜已經悄悄傳了出去。
“此話怎講?”楊妃當即問道。
“阿孃,這個字如何讀?”
在高陽的眼中,彷彿她記字的快慢,與她本身無乾,反倒全看教她之人,如果教她之人文采高些,她便記得快,教她之人文采低些,她便記得慢了,楊妃聽了高陽的話,也是哭笑不得。
楊妃思慮了半晌,接著對瓶兒道:“稍後我手書一封,你明日親身送愔兒去岑府肄業,然後劈麵將此信送到岑先內行中。”
楊妃此時髦不知李恪遇刺一事乃是李恪本身所策劃的一場戲,聽得東宮傳來的動靜,也隻當李恪遇刺,此中少不得李承乾的摻雜,當即心中生怒。
“娘娘,東邊傳來的動靜。”瓶兒一進門,便一臉正色地對楊妃道。
瓶兒回道:“方纔安插在東宮的眼線傳出動靜,小郎在廬州遇刺之事似與太子有關。”
帝王之語,尚且外泄,況乎太子,並且李承乾酒後醉言時,在場之人還不在少數。
依理而言,楊妃之子李恪於國有功,又甚得天子寵嬖,在朝中很有聲望,有如許一個優良的皇子在外朝為援,楊妃即使放肆幾分也無不成,可楊妃恰好就是如此,每日除了李世民傳召極少出門,隻在宮中教子,也能甘之如飴。
但說者偶然,聽者故意,在與宴世人的眼中,李承乾與李恪可謂水火不容,李承乾擔憂李恪回京後威脅本身的儲君之位,遣刺客刺殺李恪倒也並非全無能夠。
畢竟刺客之道與八年前那場玄武門之變比擬,已經算是暖和也麵子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