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庶子奪唐 - 第三十九章 立儲之議
翻页 夜间

第三十九章 立儲之議[第1頁/共3頁]

魏征出列固然叫人不測,但他說的話卻不叫人不測,魏征喜文而厭武已經不是一兩日了,他不同意尚武的李恪為儲,也就不難瞭解了。

魏征性子一貫如此,也不會因為李世民的不滿而稍有遊移,不然他也不會是魏征了。

魏征回道:“楚王行伍出身,少年參軍,雖有功勞在身,但卻也有窮兵黷武之好,我大唐比年交戰,民生已顯疲敝,臣覺得陛下當擇一文德之主,與民歇息,纔是上策。”

岑文字見狀,看著李世民漸已起火,心中的不安越重了,如果魏征一向執意如此,李世民複興火罷本日朝議,那李恪立儲之事可又要擱置了。

本日的朝議,岑文字本來是不欲開口的,因為他曉得李世民的心機,餘者諸位宰相也都不會硬著頭皮和李恪另有李世民作對,本日立李恪為儲的朝議大半能順利通過,但岑文字冇想到魏征竟會有這麼大的反應,如此禁止。

“因謀逆之罪,承乾已廢,本日便當放逐黔州,東宮既廢,太子之位不成不定,故而本日朕特傳召幾位來此,商定此事。”李世民坐在上首正中的主位之上,搶先開口對朝中眾卿道。

李承乾於李恪而言已是無用之人,殺之或留之都已無礙大局,倒是對於李泰,李承乾是他的遠親兄長,隻要他還在一日,李泰就隻能是長孫皇後的次子,在李世民的心中也會再弱上一籌。

至於蕭瑀,名譽和資格雖足,但過分廉潔,口頭上的本領差了些,事已至此,統統以李恪入主東宮為重,就算再多的忌諱,岑文字也不能旁觀了。

隻是岑文字是李恪的恩師,他一開口便有了些其他的味道,並且岑文字雖為中書侍郎,也在宰輔之列,可論資格、論名譽、論功勞都弱了魏征一頭,不免勢頭不敷。

眼下務必有人出列正麵駁斥魏征所言,而後諸位和李恪交好的重臣才氣順勢附議,定論李恪立儲之議。朝中百官,李世民謂為文傾江海,口若懸河的隻岑文字一人,論文采辯才,岑文字隻在魏征之上,與魏征對峙岑文字倒是涓滴不懼,出麵駁斥魏征之人岑文字自也當仁不讓。

留一個無用之人的性命去製衡一個對本身的威脅的李泰,李恪又何樂而不為呢?

國不成一日無儲,李承乾謀反被廢太子位已稀有日,現在太子之位空懸,為安朝堂和百官之心,新的太子人選務必早定,而本日的朝議便是為了此事。

太極宮,立政殿,天子李世民,尚書擺佈仆射房玄齡、杜如晦,侍中魏征,中書侍郎岑文字、於誌寧、特進蕭瑀、李靖,並司徒長孫無忌,吏部尚書高士廉、禮部尚書王珪十位重臣正在立政殿中端坐,麵色凝重。

但大唐朝堂中尚武的又何止李恪一人,此中便以天子李世民最甚,李世民道:“楚王英果類我,朕甚是喜之,欲立為國儲,有何不成。”

李世民話已至此,如果旁人天然就識相撤退了,但這但是魏征,又怎會因李世民一人之愛好而改弦更張。

李世民諸子,此中嫡子不過四人,宗子李承乾已廢,季子晉王李治尚是孩童,能為儲君人選的不過隻要楚王李恪和魏王李泰兩人罷了,而兩人當中不管人望、才調還是功勞,李恪都遠非李泰能夠比擬,故而李世民首倡李恪也是該當。

“啟稟陛下,臣覺得立楚王為儲甚是不當,還望陛下三思。”李世民話音落下未久,侍中魏征俄然出列,對李世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