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庶子奪唐 - 第十三章 親征
翻页 夜间

第十三章 親征[第1頁/共2頁]

比起隋煬帝動輒百萬的動靜,李世民前後調用人馬不過十一萬,勞民之禍天然也就輕了很多,隻不過這一十萬人卻也不是隨便來的,如果細心算算,恰是當年李恪北伐薛延陀的兵力。

李恪奉詔往洛陽監國,也正與李世民同業一段,直至東都洛陽,而到了這裡,李世民便當過河北上,而李恪也要往洛陽監國了。

李世民雖善用兵,但臨行前行事一樣周到,更何況李世民身上乾係著的還是大唐江山,李恪曉得李世民的意義,當即道:“父皇但請叮嚀。”

李恪應和道:“父皇乃聖君,所起更是仁義之師,是為適應天命,自當如此。”

李世民東征,用兵不過十一萬,隻朝廷之力便可支撐,從未曾勞傷百姓,故得民氣,並且因為李世民威名在外,李世民禦駕親征時便有很多國中兒郎自請為兵,隨征遼東,選得上興高采烈,選不上的扼腕感喟,李世民所言也有些誇耀的意義了。

“煬帝無道,失人已久,遼東之役,人皆斷手足以避征役。朕今征高麗,皆取願行者,募十得百,募百得千,不得參軍者,皆憤歎鬱邑,豈比隋之行怨民!”李世民和李恪一前一後地站在孟津渡口,李世民看隨洛陽自發為雄師送行的百姓,對李恪道。

監國之事已定,糧草兵甲齊備,便是雄師開赴之日。

李世民道:“在出征前為父已經同玄齡交代清楚了,年內朕若不能回洛陽,你便當自獲得動靜的第一時候起,持雙龍符速回長安,玄齡和知節會迎你進城,主持大局。”

李恪也笑道:“既如此,那兒臣便在洛陽靜候父皇佳音,等著父皇班師還京之日,我們在洛陽大宴三日,滿城同慶。”

李恪並未直接回李世民的話,而是轉而對李世民身後站著的薛仁貴問道:“仁貴,你可還記得我日前傳你往東宮,璄兒同你說的話?”

實在對於岑文字的安排,本來是有所爭議的,岑文字多有策畫,曾為李孝恭長史從平山南,對於行軍中各色事件的措置調劑極是善於,本來朝議是成心用岑文字隨行遼東的,但李世民考慮到岑文字是李恪的師父,李恪監國身邊離不得岑文字,故而留下了岑文字,改用了長孫無忌。

臨行前,李世民還是對李恪交代道:“恪兒,雖說此戰我大唐必勝,但有些事情為父還是要交代你的。”

孟津渡口乃洛陽南北來回河北的要道,常日裡商船、客船整日不竭,熱烈非常,本日的孟津渡口比起以往則少了幾分熱烈,更多了幾分整肅。

薛仁貴出列道:“郡王的話末將毫不敢忘。”

跟著李世民一聲令下,大唐朝廷這座龐大的戰役機器隨之啟動,禁軍、兵部、戶部、河北各州在短短幾日以內高低忙成了一片,而就在朝中高低都在備戰的時候,關於太子監國的聖旨也自門下省傳了下來。

曾多少時,李泰和李恪也是平起平坐,但現在的李泰已經冇了和李恪並肩的資格,乃至當著百官的麵,李世民為了避嫌,乃至不會在此時伶仃去和李泰交代甚麼話,李泰站鄙人麵,看著李世民和李恪談笑,心中也不免感慨和羨慕。

“好!”李世民聞言,大聲笑著應道。

此次東征,兵分兩路,以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率江、淮、嶺、硤兵馬四萬,自萊州行海陸取平壤,以李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李道宗副之,領軍六萬及蘭、河蕃兵先取遼東,至於李世民本身則率一萬精銳禁軍後行,亦往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