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庶子奪唐 - 第十四章 廢止分封
翻页 夜间

第十四章 廢止分封[第1頁/共3頁]

李恪之言一出,與杜如晦同來的一乾大臣的臉上頓時神采各彆。

李世民考慮了半晌,終究開口道:“諸位之言甚是,分封之事便臨時擱置吧。”

長孫無忌的話倒是叫李世民一愣,外封刺史雖好,享世代繁華,但也闊彆長安了,自也有其弊端。,長孫無忌的話也有其事理

李恪起家回道:“父皇榮寵,待兒臣以恩,竟破本朝之先例,賜兒臣分封淮南富庶之地,兒臣銘感腑內,然正如眾位臣工所言,分封之製倒黴國之安穩,兒臣為大局計,自請退封,還望父皇恕罪。”

本日他退封,必是十拿九穩之事,蓋因李恪對這些朝中大員的稟性實在過分清楚了。

這一刻長孫無忌算是曉得,作繭自縛是何感受的。

“本日門下廷議,封駁了朕的聖旨,是為何意?”李世民本就帶怒,方一進殿,便對門下省察校侍中高士廉詰責道。

聽了於誌寧的話,世人也都紛繁望向了長孫無忌的方向,長孫無忌與李恪反麵,雖未擺到明麵上,但朝中已少有人不知。

不過明顯,分封之事弘遠於李恪外鎮,並且李恪外鎮揚州朝中眾臣本就多有微詞者,此次一併廢除了也好。

李恪封於揚州,已經算是藩王,如果連他都來退封,不肯就藩的話,此次勸止李世民的掌控天然就大上了很多。

李恪當即回道:“分封之製一旦推行,必使處所藩王之權太重,長此以往或成尾大不掉之勢,不免處所生亂,乃至顛覆社稷,本王覺得分封之製萬不成行,特來退揚州之封,勸止父皇。”

自漢後,天下始亂,主漸弱,而臣漸強,曆經數百年磨合,纔有了現在君臣共治天下的局麵,如果依李世民之意,分封天下於宗室,那這保持了數百年的局麵便會一朝而破,這些臣子和他們背後站著的那些世家門閥又豈會承諾。

李恪呈現在此,倒是叫世人有些訝異,杜如晦與李恪非常熟悉,也走在眾臣之前,因而對李恪問道:“天寒地凍的,殿下不在府中養著,怎的在此?”

關中的寒冬,不比揚州來的那般溫婉。自打本日早間大雪初降,不過大半日的工夫,敷裕的關中大地已經儘是烏黑的一片。

他是文臣,也是世家後輩,心繫天下安危,現在不是他與李恪相爭的時候,長孫無忌隻得上前對李恪道:“殿下所言極是,我們這就進殿,勸陛下止息分封之念。”

李世民看了眼滿殿的臣子,又看了看坐在最前的李恪,又對李恪問道:“我兒也是此意?”

杜如晦的話說的比長孫無忌還要直白上幾分,大有一副李世民如果分封功臣後輩,便是害了他們子孫後輩的意義,倒叫李世民有些難堪了。

說完,長孫無忌抬了抬手,與李恪同進了殿門。

李恪收起了臉上的笑意,一臉正色地對杜如晦道:“自是為父皇分封諸王之事而來。”

高士廉也早有籌辦,起家回道:“分封之製倒黴家國,倒黴社稷,恐殃大禍,重現西漢七國之亂,故而封駁,還望陛下恕罪。”

李恪外封揚州,題目的關鍵本就不在李世民,而在一門心秘密李恪闊彆關中外放,不得返京的長孫家和太子黨,現在局勢當前,他們都不得不放下與李恪的爭論,轉而還需借李恪之力,一同勸李世民止息分封之念,自也不會再同李恪難堪。

長孫無忌之言防落,杜如晦又接著起家道:“我等佐天子立國有功,方得陛下恩遇,覺得重臣,加以官爵,得享繁華,然我等子嗣並無功勞在身,有不免才德陋劣之輩,若行分封之製,恐他等德不配位,則後代必嬰其禍,還望陛下收回成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