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庶子奪唐 - 第四十六章 議定位次
翻页 夜间

第四十六章 議定位次[第1頁/共2頁]

李恪回道:“兒臣依諸臣的功勞,共定下上中末三人,上者諸臣之首,功列第一,中者可立中,較之高低,而末者位列於後,優者可進,劣者不入。至於這功業的前後,則需父皇和眾位宰相商討,非兒臣一人便可決計了。”

李世民聞談笑了笑,待李恪坐下後才又對李恪問道:“朕交由你的事情,你做的如何了?”

李恪回道:“父皇建國創圖,滅前隋,昭雪王,定突厥,安西域,威服四夷,此乃千古未有之功,其他王朝縱終鼎祚也難及此,但父皇卻在短短二十載間成事。我大唐有如此氣象,既因得聖主,又因諸賢輔弼,故父皇麾下能臣無數,俱為一時之選,要定二十四人決其位次實在不易。”

“兒臣李恪拜見父皇。”當李恪到了政事堂時,李世民和諸位宰相已經先他而到,李恪對李世民拜道。

凡大唐朝堂,能爭這功臣第一的並未幾,滿打滿算不過五人罷了,一是宗室名王,獨稱軍功的李孝恭,二是貴戚豪族,英冠人傑的長孫無忌,三是賢輔謀深,遭遇明主的杜如晦,四是命世之才,善建嘉謀的房玄齡,五則是南平吳會,北定突厥的李靖,旁人較之他們都要弱上一籌。

太極宮南,門下省,政事堂。

李恪之言一出,李世民的臉上暴露了笑意,屋中的世人也都明白了李恪的高超之處。

末位的英國公李績,確是資格不淺,但論官職隻是幷州多數督府長史,功勞也稍稍弱了一籌。並且李績曾為李恪部下,李恪把李績放在這個位置,既有抬了李績出去的意義,也叫旁人說不出話來。

若隻大要上看,這五小我誰論第一,彷彿都說得疇昔,但彷彿又都難以服眾,倒是個困難,可李恪卻早有了措置的體例。

長孫無忌的話雖是在推讓,但功臣第一的位置誰又不想要呢?特彆是李世民,更是覺著李恪的定位甚和他的情意,倒也不枉他在太子加封大典上的決計安排了。

而在本日的大殿中,這五人中除了李孝恭外,杜如晦、房玄齡、長孫無忌、李靖四人都在政事堂,他們天然是必進淩煙閣的,但他們對於這個排次卻也非常在乎,固然大要上看似風輕雲淡,但耳朵正等著李恪的話。

至於中位的秦叔寶,本就是朝中大將,功勞卓著,再加上前些日子的護駕之功,立於中位更是合情公道,無可指責。

接著,李世民又問道:“不知太子定的上、中、下彆離是何人?且說來聽聽,朕和諸位宰相也給你參議參議。”

“不錯,太子所言極是,也非常安妥。”諸臣功業,卻非李恪一人可定凹凸,李恪所言確也在理,李世民點了點頭,附和誌。

李恪回道:“還不是父皇給兒臣安排的差事,這幾日來常有人來宮中要見兒臣,兒臣不便相見,便躲在了宮外,這才趕到宮中。”

李世民問道:“那太子可有甚麼設法?”

朝中有人上門拜見李恪,這事李世民怎會不知,李世民此言多數便是在打笑李恪了。

李恪向李世民首倡淩煙閣之議,而後滿朝嘩然,朝中各部要員無關文武,都把目光放到了製定名錄和位次章程的李恪和他的東宮之上,乃至此中還不乏登門拜訪的。

這五人中不乏有人和李恪走的頗近的,有族親,屬官,也有業師,如果在這幾人當選,天然難以決計,但李恪卻另辟門路,偏生不選和本身走的近的,既幾方難堪,也叫外人說了閒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