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1頁/共3頁]
李世民對於誌寧問道:“仲謐可知是那個每日伴隨太子前去?”
於誌寧回道:“臣此次入宮特來向陛下請辭太子左庶子一職,還望陛下允準。”
公然,於誌寧這麼一說,李世民當即問道:“不知太子所為何事,竟叫仲謐如此大動兵戈。”
自打當初李元昌同李恪難堪後,李世民對本身的這個胞弟早有不滿,現在又事涉李承乾,李世民對李元昌的不滿便更甚了。
貞觀六年李世民駕幸岐州,身不在長安,便是李承乾以太子身份留京監國。當時李承乾辦事頗得章法,有條不紊,深得李世民讚成。
夜宿青樓之事,本是風風行動,如果在平常官員,哪怕是產生在皇子身上都算不得甚麼大事,但恰好有兩小我是個例外,一個是天子李世民,而另一個便是太子李承乾。
李世民聽得於誌寧這麼一說,頓時明白了過來。
於誌寧性子最急,當於誌寧查出李承乾連夜宿於青樓的時候,心火大盛,乃至連寫奏摺的工夫都等不及了,立即便進了宮。
李恪以李世民所賜之一萬畝永業田為抵,博得美人芳心,這等作為,如果在平凡人家,絕對算得上是式微祖上基業的敗家子了。
李世民抬了抬手,表示於誌寧起家,問道:“此時恰是清政之時,仲謐(於誌寧表字)不在省中理事,入宮但是有要事?”
李世民怒拍桌案道:“太子膽小妄為,竟敢行此荒唐之事,朕定要徹查到底,究其首惡。”
並且現在長安城中天子李世民的心機已不全在李恪的身上,更多的還在太子李承乾。
李世民聞得於誌寧請辭,忙問道:“不知產生了何事,仲謐何故請辭左庶子?”
李世民一拍桌案道:“漢王久在京中,每日隻顧帶著太子胡亂廝混,豈是閒事,朕馬上便當下旨,以漢王為興州刺史,外放處所,不得隨便還京。”
於誌寧身為太子左庶子,上奏此事本就是為借李世民之手糾李承乾之失,並無半點擺盪李承乾太子之位的意義,聽得李世民這麼說,也趕緊道:“太子賢德,絕非荒唐吃苦之人,臣覺得此事以後定有小人攛掇。”
可就是如許一個李世民本來寄予厚望的太子,竟乾出了這等荒唐之事,李世民的心中怎能不驚,怎能不怒。
於誌寧點了點頭,歎了口氣道:“太半夜宿青樓,整日隻知喝酒取樂,每到白日讀書之時,便是一副昏沉欲睡之態,亦或是告病不出,躲在內殿熟睡,現在太子的課業已月餘無甚長進,臣是看在眼中,急在心中。”
在李世民眼中,李承乾本為靈巧之人,行事安妥,現在俄然有此作為,天然是有奸佞讒言,誤了李承乾。
於誌寧所謂請辭,原也隻是辦事的手腕罷了,非是決意如此。
李世民正在批閱新送進宮的奏章,一聽得於誌寧的稱呼,便模糊猜到了於誌寧求見所為何事。
李世公眾皇子中,論賢名,以李恪為最,但李承乾雖賢德之名不及李恪,可論及睿哲聰明,也不在李恪之下。
於誌寧回道:“漢王李元昌。”
於誌寧為李世民氣腹,在李世民還是秦王時,於誌寧便是天策府處置中郎,頗得李世民仰重,竟以太子教業相托。
李世民曉得於誌寧入宮必是為太子之事,但他千萬冇有想到,於誌寧的反應竟如此激切,上來便要清辭身兼的東宮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