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凱旋[第1頁/共2頁]
不過說來也是,自打長孫衝在幷州多數督府為官的三載以來,長孫沖和楚王府人朝夕相處,天然倍加靠近,並且李恪的楚王府門下不管文武,俱是當時俊彥,一時之選,遠非長孫衝以往訂交的那些靠著祖蔭謀出身的勳貴後輩可比,天然就訂交甚密了。
並且長孫衝更因是長孫家的嫡長,被拿來同各家後輩對比,朝中高低,包含李世民在內都對他的留意甚重,隻是以往長孫衝一向居於長安,無甚建功之機,一向到了三年前,長孫衝隨李恪北上幷州,纔有了建功立業的機遇。
貞觀八年,李恪北上安定漂亮設時,曾過路雲州,彼時李恪看著雲中夕照,殘陽如血,曾感慨一句“大漠孤煙直,長河夕照圓”,叫長孫衝覺之冷傲,銘記至今。
半晌以後,長孫衝才撫掌笑道:“多數督此詩,另辟門路,借報捷將士之口娓娓道出北伐盛況,實在奇妙。此戰此詩,俱是絕佳,更勝先賢,若待臣錄之於秘書省,可傳青史。”
長孫家是長孫皇後的孃家,長孫衝也是長孫皇後的外甥,依理而言,奪嫡之爭,長孫沖天然是要站在長孫皇後所出的太子李承乾一邊,可看麵前的架式,長孫沖和李恪那裡有半分仇敵該有的冷淡模樣,他們走的實在是太近了。
李恪口中的這首詩,本就是照抄的王維,王維詩畫雙絕,冠絕盛唐,他的詩作自是上佳,李恪之言才落,周邊世人頓時一片沉寂,沉浸於方纔的詩作當中。
長安城中,天街。
“多數督可還記得當年在雲州城下的那半首詩?”長孫衝策馬隨李恪以後,看著天街兩邊拋花高呼的長安百姓,笑著對李恪問道。
李恪北伐,所立之功,乃自貞觀四年,李靖滅突厥後積年之最,而大唐喜功尚武,如此大功,長安表裡,朝野高低天然視之更重。
長孫家諸子,唯長孫衝一人成器,李恪上報軍功的捷報中也不缺了長孫衝的功績,本日長孫衝自也是立下大功,長孫無忌本該欣喜,可就當長孫無忌看到劈麵而來的長孫衝時,眉頭卻不由意間皺了起來。
“哈哈,既是美意難卻,那本王便不客氣了。”李恪也不是羞怯的性子,見得世人起鬨,一口應了下來。
實在李恪胸中早有腹稿,不過稍作停頓後,李恪便緩緩開口道:“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夕照圓。雲關逢候騎,都督在燕然。”
一旁的王玄策聞言也道:“子敬所言極是,此情此景,正該賦全此詩,以映此時。”
當時長孫衝曾請李恪補全此詩,不過李恪卻以薛延陀尚在,北敵未破為由,未曾將此詩留全,叫長孫衝意猶未儘,而現在北伐大捷,誇馬長安,恰是人生對勁之時,長孫衝又想起了此事,再次提起。
長孫無忌固然年紀漸大了些,但耳目尚算聰慧,就在李恪帶領班師雄師呈現在他百步開外的時候,長孫無忌已經瞥見了遠處騎在高頭大馬之上的李恪,當然也看到了本身的愛子長孫衝。
李恪班師,李世民為人父,天然不便出迎,而太子李承乾也有不適,故而在本日告了病,在朱雀門外領頭迎候班師雄師的乃是宰輔尚書右仆射房玄齡和中書侍郎岑文字,並司空兼兵部尚書長孫無忌,這般陣仗也算是給足了麵子。
李恪班師當然於長孫無忌倒黴,但長孫無忌也不是方纔曉得,早有籌辦的長孫無忌斷不至人前皺眉,長孫無忌之以是皺眉是因為麵前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