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換帥之議[第1頁/共3頁]
武德四年,虎牢關之戰,李世民以三千玄甲軍破敵十萬,一戰定鼎中原,奠大唐國基,最為世人所稱道,李世民以虎牢關之戰作比李恪,可見心中暢意。
可還不等謝偃把話講完,從殿外竟走進了一個禦前內侍,打斷了謝偃的話。
趙括出身將門,雖精善兵法,連其父趙奢都自歎不如,但倒是紙上談兵,無臨陣對敵之能,掌趙國雄師後貪功冒進,為秦將白起算計,長平敗北,折軍四十萬,為趙亡國之前兆。
在長孫無忌看來,李泰此舉有些冒進,乃至無甚章法可言,但這一點李泰本身又如何不知,但是李泰他等不起,也不敢等。
誰能想到,漂亮設五萬雄師,竟如此不堪一擊,不過一月便被李恪全殲,成全李恪之功。
秦昆拿李恪同趙括相較,無形間,也是拿了李世民同趙孝成王相較,天然不免觸怒李世民,聽著秦昆的話,李世民的神采更加地丟臉了。
李恪北上為質,尚能一去四載,不驕不躁,可李泰竟然連一個月都等不及了,便要對李恪脫手,兩相互比高低立現,長孫無忌的內心,不免對他這個外甥多了幾分絕望,同時也對長孫家的將來多了幾分擔憂。
李世民聞言,當即道:“呈上來。”
“嘩!”
李世民之言一出,大殿當中頓時一片啞然,方纔還躍躍欲試的幾人也縮了歸去,不再作聲。
半晌後,殿中省丞謝偃搶先出列,便要續言擁戴秦昆之語。
李恪親筆所書的軍報落入李世民的眼中,李世民的嘴角緩緩掛起了笑意。
李世民乘著興頭,對杜如晦問道:“克明看楚王之功,比之朕昔年虎牢關之戰如何?”
杜如晦回道:“虎父無犬子,楚王此戰,很有陛下昔年之威。”
長孫無忌乃至感覺,如果拋開嫡子的身份、長孫皇後和長孫家的助力,他的這三個外甥,加起來也一定玩地過李恪一人,長孫無忌豈能不憂。
“陛下,河東送來的加急軍報。”內侍手中捧著河東送來的軍報,昂首對李世民道。
李承乾太子之位不穩,李泰成心入主東宮,此事長孫無忌早已曉得,但李泰實在是太急了些,太沉不住氣了,李恪方纔赴北督邊不過一月,機會遠未成熟,李泰抓著些似是而非的把柄,便迫不及待的要把李恪拉下來。
秦昆此次這般彈劾李恪,必定觸怒李世民,此事以後秦昆的官位怕是難保了。不過此事李泰也早有籌辦,兵部郎中的位置當然首要,但把李恪自幷州多數督的位置上拉下來更抓緊急,棄車保帥的事理李泰豈會不知。
李世民方一自內侍手中接過軍報,便迫不及待地拆了開來,李世民方一拆開封蠟,入眼的便是李恪漂亮的一筆楷字。
長孫無忌身為兵部尚書,他部內的兵部郎中是誰的人,他豈會不知,秦昆和韋挺一樣,都是李泰門下,本日朝堂上的這一幕,天然也都是李泰的意義。
李世民手中拿著李恪送來的軍報,站起家子,望著殿中眾臣,臉上帶著得色,一邊揚動手中的軍報,一邊大聲道:“楚王北伐大勝,自損不敷五千,全殲薛延陀漂亮設部五萬精銳,將賊人逐回漠北,全我北境。”
而大殿當中,神采垂垂丟臉的不止是李世民,另有身為兵部尚書的長孫無忌,不太長孫無忌相較於李世民的不悅,長孫無忌更多的倒是絕望,對他這兩個外甥的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