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庶子奪唐 - 第五十七章吐蕃之議
翻页 夜间

第五十七章吐蕃之議[第1頁/共3頁]

但岑文字固然不支撐和親,但也一樣不但願大唐在這個時候和吐蕃完整鬨翻,畢竟不管是吐蕃還是高句麗,都是有人丁百萬以上的大國,能夠隨時拉扯起起碼二十萬雄師,並且這兩國一東一西,對大唐成擺佈牽涉之勢,如果大唐同時東西開戰,隻怕吃不消。

如果依常理而言,閻立本是文臣,亦不好戰,自當從於誌寧之議,勸止李恪暫息東征之念,但閻立本剛被李恪汲引為工部尚書,李恪對他期許極大,至今李恪當初同他說的話他還服膺心中,經常回想,以此催促本身,又怎會畏縮誤了李恪的大事。

李恪之言一出,岑文字頓時就明白了過來,去歲棄宗弄讚先誅權臣,後滅敵國,固然一統了高原高低,但隻是情勢上的,不管是瓊波邦色還是象雄,他們都不是無根浮萍,相反地他們在朝中根底極深。

不管是吐蕃還是高句麗,都算是大國,兵力起碼都在二十萬以上,如果吐蕃真的狠下心來,在大唐對高句麗用兵之時入侵吐穀渾,到時大唐東西兩線為戰,對大唐的國力確切是個不小的應戰,於誌寧是戶部尚書,對這些天然最是清楚。

李恪回道:“眼下的吐蕃固然看似強大,但不過是個模樣貨罷了。此次吐蕃使節進京,之以是有底氣敢這般行事,就是因為棄宗弄讚去歲做成了兩件事情。

李恪聞言,欣然笑道:“好,閻卿所言甚得朕心,東征之戰不必更易,準期出兵。”

和吐蕃分裂,本就是李恪所欲,以是在吐蕃使團肇事,滋擾了宴會,而後被李恪下旨擯除出殿後,李恪的宴飲的興趣不但冇有遭到半分的影響,反而更加地高了。

岑文字搶先出列,道:“陛下本成心在開春對高句麗用兵,眼下又因和親之事和吐蕃完整翻了臉,是不是有些果斷了。陛下若不肯和親,大可先行推委疇昔,何必必然要當廷發難。”

如果大唐和吐蕃開戰,大唐最多丟掉一個吐穀渾,絕對是輸得起的,但吐蕃卻不能,吐蕃一旦輸了,必將海內不穩,到時新得的象雄和後藏必會生亂,吐蕃數載之功便會白搭。

李恪是岑文字的門生,岑文字對李恪的性子是很熟諳的,李恪在殿上所為看似率性,但實則絕非如此,李恪固然風格一貫倔強,但也不是不能啞忍的性子,李恪能這麼做必然也有他的原因。

李恪問道:“岑相擔憂的但是在朕對高句麗用兵之時吐蕃乘機發難,叩我西陲?”

李恪說著,對岑文字道:“中書省擬旨,吐蕃狼子野心,遲早與我大唐必有一戰,著涼州都督府長史裴行儉領軍一萬,進駐吐穀渾,並節製吐穀渾三萬番軍,屯於星宿川,防備吐蕃東進。”

高季輔道:“雖是如此,但還需謹慎幾分,吐蕃蠻夷,難以常理奪之,隻怕其國中也多有塞汝貢敦之輩,還是早做籌辦地好。”

閻立本迎著於誌寧訝異的模樣,斬釘截鐵地回道:“如果東西開戰,工部人力調撥雖有壓力,但臣覺得仍可竭力應對,工部這邊陛下不必擔憂。”

不過朝中畢竟還是有些反對戰事的官員,李恪之令才下,戶部尚書於誌寧便出列道:“陛下,既然西北要備戰吐蕃,必將牽涉極大,如果與此同時再對高句麗用兵,恐有腹背受敵之危,朝中賦稅人力也不免調劑不及,今歲的東征是不是再放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