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改觀[第1頁/共2頁]
李恪道:“用飯倒是不急,本王另有要事半晌擔擱不得,你先來為本王磨墨。”
蕭月仙回聲站起了身子,見李恪的臉上似有倦色,因而問道:“殿下午後便出,至此纔回,腹中但是空了。”
李恪說著,從蕭月仙手中接過筆,端坐於書案前,提筆著書。
就是如許的人,蕭月仙不管如何都冇法把他同那些貪贓枉法、窮凶極惡的朝廷鷹犬劃上等號。
李恪自淮水回到了盱眙城後,便徑直回了府衙,剛到府衙內院外,便看到了在門邊等待的蕭月仙。
處所多數督擅調府軍,這是多大的乾係,李恪為了減緩淮河水情,竟也心甘甘心腸擔了下來。
盱眙縣衙所用的墨錠乃是平常的鬆煙墨,比起在李恪臨江宮中的貢墨天然要減色上很多,蕭月仙研磨了墨色稍稍濃稠些也花了很多工夫。
就在蕭月仙還在恍神的時候,李恪的手令已經寫好,自一旁的木盒中取出了他的楚王金印,蓋了上去。
李恪雖為揚州多數督,提調東南軍務,但淮南水患屬政務,不在軍務之列,李恪大可明哲保身,不做置理,可李恪恰好脫手了,並且動用了李世民賜賚他的節鉞之權。
“諾。”李恪剛自淮水便返來,便要研磨用筆,天然是要事,蕭月仙聞言便趕緊放下了手中的活計,給李恪研磨去了。
蕭月仙回道:“技術天然還是有的,隻是這天底下能叫仙娘下廚的,隻殿下一人。”
李恪道:“本王出身軍旅,哪有這般多的講究,能寫便是。”
“東南各軍府統軍親啟:今淮南大雨,連日不斷,淮水已有決堤之像,淮水若決,必禍延東南半壁,使百姓殃苦,國力疲敝,本王李恪,為免天災,當行節臣之權,調東南府軍來此,修河堤,理水政,凡各府府軍,接本王令著,各抽調常備兵力之半數,援馳楚州,如有違者,依軍令斬!”
李恪聞言,問道:“如此說來你本日的肴饌是轉為本王一人做的了?”
“諾。”蕭月仙應了一聲,便疇昔了。
他是皇子,爵封親王,官拜多數督,既是君,又是臣,他本該是蕭月仙最為悔恨的大唐嘍囉,可常常當蕭月仙麵對李恪時,她的內心卻又生不出太多討厭。
“殿下,這墨不比宮裡的,便姑息著用吧。”蕭月仙研好墨,把紙也鋪好,對李恪道。
能叫李恪空著肚子忙活的事情天然非比平常,蕭月仙看著李恪這般端方的模樣,心中也非常獵奇。
李恪單手將她扶起道:“此處不是外院,並無旁人,仙娘快快起家。”
李恪擺了擺手道:“仙娘廚藝了得,何來見笑之說。本王此前一向覺得你隻是琴藝了得,冇想到廚藝竟也是如此。”
李恪調府軍治水之舉,雖有奇效,但他也擔了天大的乾係,如果此事鬨上了朝堂,免官撤職都算是輕的,弄得不好,乃至會丟了王爵和封號,貶為百姓。
要曉得,李世民賜賚李恪節鉞,多數還是場麵上的意義,可不是給李恪這麼用的。
“謝殿下。”
蕭月仙的菜看著倒還算是利落,一盤燴魚片,一盤清蒸萵筍,又悶了碟羊肉,還配了一壺葡萄釀。
蕭月仙點了點頭道:“這些都是妾身親手做的,叫殿下見笑了。”
蕭月仙就在李恪的身後,看著李恪在紙上寫下的一筆一字,臉上雖是不動聲色,但心中已是滿滿的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