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還京[第1頁/共2頁]
酒泉相距姑臧不遠,快馬加鞭不過也就是兩日的路程,再加上李恪在李暠建世陵祭祖的時候,前後不過六日的工夫便就回了姑臧城。
李恪道:“如此便好,既涼州糧市已開,漸漸地州部這邊的糧道便可停了。”
劉仁軌回道:“恰是此事,太子固然隻是佯開武威倉,但此事已經在涼州鬨開了,長安那邊想必也快獲得動靜了,太子若不早做籌辦,恐怕到時被動。”
對於劉仁軌此言,李恪倒還是很有底氣的,關隴門閥固然難纏,但李恪擺在涼州的班底也不是紙糊的,蘇定方、劉仁軌、裴行儉,大唐將來主司經略西北的三任主帥,伶仃挑出去,無一不是名震當時的人物,李恪自不擔憂。
“臣劉仁軌拜見太子。”劉仁軌應詔而入行館,對李恪拜道。
劉仁軌問道:“不知太子何時還京?”
李恪問道:“現在內裡的糧價是多少?”
李恪想了想道:“再給他們幾日的長處吧,本宮再給他們三日的時候,三日內你需遣人細心記下城中每家正在售糧的糧行,摸清他們背後的秘聞。待三今後開端勒令涼州各處糧行不得虛高抬價,規複以往的糧價。”
劉仁軌應道:“太子儘可寬解,涼州這邊有大將軍、裴行儉另有末將在,必保無虞。”
李恪回道:“也就這幾日內的事情了吧,本宮私開武威倉,高價售糧的動靜很快就要傳進長安了,本宮還是早些歸去地好。”
李恪道:“那便借正則吉言了,不過本宮不日便當還京,京中的事情本宮是不甚擔憂的,本宮擔憂的是涼州這邊的環境,本宮走後,涼州這邊還需正則好生照看著。”
糧食不是彆的,不管是將相貴爵還是平常百姓,都是一日離不開的,如果糧食售了以往兩倍,涼州城的平常百姓確切難以支撐。
李恪身為太子,國儲之重,天然不成離京太久,現在皇權和世家的府軍之爭已經自處所轉移到了朝堂,李恪多留涼州已偶然義,天然還是早些歸去地好。
在旁人看來,李恪是最早抬起涼州糧價的人,並且是調用武威倉的軍糧抬起的糧價,可就在各家開端放糧,李恪也賺了個盆滿缽滿後竟就開端限定糧價了,還要回購糧食,這任誰都會感覺李恪是成心為之的,既賺了利,還要博名。
劉仁軌拱手道:“既如此,那臣就在此祝太子旗開得勝,得償所願了。”
劉仁軌回道:“另有六萬多石,此前來州部買糧的人倒還多,但跟著糧行也開端放糧,本日買糧的百姓已經更加地少了。”
李恪所言天然是在為大局考量,但劉仁軌聽了李恪的話卻笑道:“太子如此作為雖是穩妥,但如此一來,可就把涼州門閥獲咎了個潔淨,隻怕涼州各家中抱怨太子的聲音可更加地多了。”
李恪笑道:“哈哈,正則故意了,不過你也不必憂心,長安城那邊本宮已包辦理好了,隻等動靜進京,本宮成為眾矢之的,叫那些跳梁小醜群起而伐之了。”
李恪此來涼州,本就是為蘇定方張目,與涼州各家為敵的,戔戔幾分糧利比起李恪盯上他們的東西還要小的多,今後相爭隻會鬨地更加丟臉,如果李恪擔憂開罪他們,李恪就不會來此了。
李恪固然人在外埠,但內心掛念著的一向都是涼州這邊的環境,李恪一回涼州行館便傳來了劉仁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