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借錢(求訂閱!)[第1頁/共2頁]
趙佶道:“不是說,契丹已割遼東地給女真,並封女真之主為東懷王,契丹與女真常祈修好麼?”
聽了蔡攸出的“餿主張”,趙佶大失所望!
梁師成聽了,站出來,道:“稟報官家,高唐州和青州被攻破之時,微臣曾跟官家稟報過,官家當時……有些忙,讓微臣改寫成奏摺奏稟……”
趙佶差彆道:“李衍?他這麼有錢銀?”
趙佶怒道:“爾等常日裡皆言有安邦定國之才,到此國難之際,竟無一人能為朕解憂!”
…
蔡京道:“因為比年災荒,各地匪盜都很猖獗,如果不能及時彈壓公開造反的田虎、王慶,會有無數二龍山普通的匪寇跳起,恁地時,恐難以節製,以是,臣肯請官家動用封樁庫中的錢銀施助哀鴻,再為西軍發放足額軍響,使其剿除各地匪寇,恁地,我們大宋的江山纔會千秋萬代,永久昌隆。”
越想,蔡攸越感覺他想到的主張可行!
還是無人應對。
他那邊冇批閱的奏摺早已堆積如山,梁師成的這兩封奏摺指定也在此中。
趙佶聽了,大喜,道:“蔡愛卿快說是何計!”
但是這些人並冇有搶在蔡攸之前說出李衍的名字。
如何能夠借給趙佶兩三千萬貫?
補足十萬西軍的軍餉,再加上施助哀鴻,少說也得兩三千萬貫,誰能拿得出來這麼多錢銀?
聽了梁師成的遮諱飾掩之言,趙佶一下子就明白是如何回事了。
實在,一些聰明人如蔡京已經猜到了蔡攸所說之人是李衍。
一來,他們不想獲咎目前最受寵嬖的蔡攸。
二來,此事可不但是說出李衍的名字就能處理的――最大的題目不是李衍有冇有這麼多錢銀,而是壓服李衍借給趙佶這麼多錢銀。
趙佶道:“朕知愛卿為聯分憂之分,敬愛卿此計……”
蔡攸道:“此人就是安東都護府的多數督李衍。”
傳聞北方重鎮大宋四京之一的大名府竟然被一夥山賊匪賊攻占了,還殺了梁中書,自趙佶以下皆大嘩!
……
終究,童貫隻能有些慘白有力的說道:“趙良嗣言,遼主望之不似人君,若以相法言之,亡在朝夕,遼若亡,我們大宋收回燕雲十六州如探囊取物。”
究竟也確切是如許。
無人應對。
趙佶忍不住問道:“這二龍山是從哪冒出來的匪寇?”
蔡京答道:“這夥賊寇就是攻打下高唐州和青州的那夥賊寇。”
“這……”
童貫道:“現在我們已經與金國聯絡上,隻待安定海內之亂,便能夠與金國聯手攻打遼國,光複燕雲十六州,動用封樁庫中的錢銀,並不算是違背祖訓。”
這類事他乾過太多次了,但凡是他用心修道,或是跟妃嬪聊風花雪月,亦或是搞藝術創作的時候,都會這麼乾。
趙佶問:“有人能拿出來這麼多錢銀?”
趙佶道:“卿安邦定國之心朕明白,然祖訓不成違,真宗鹹平六年,遼蕭太後與遼聖宗耶律隆緒以光複瓦橋關為名親率雄師深切我宋境澶州,恁地危急,真宗都未曾動用封樁庫內的錢銀,現在隻是海內兩夥賊寇造反,朕就要動用封樁庫中的錢銀,實難跟祖宗和皇室交代。”
趙佶又問:“哪位愛卿能為朕分憂?”
有錢像柴進、盧俊義,最多也就有三二百萬貫。
此時交通不發財,宋國在遼國的密探又不如何給力,乃至於宋國獲得的動靜,要麼不太實在,要麼不敷全麵,再加上朝中又有很多人反對連金攻遼,導致宋國這邊對連金攻遼一事一向是躊躇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