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各安天命(求訂閱!)[第1頁/共3頁]
梁中書等人麵麵相覷!
“這是二龍山的人馬?”
王太守極其判定的將出城的目標扔在腦後。
王太守這個氣呀,既氣他本身多嘴,又氣梁中書過分,他好歹也是一郡太守,梁中書竟然如此對他!
城下竟密密麻麻的排著上萬人馬!
王太守遊移了一下,道:“不算九營馬軍所騎的五六千好馬,我大名府另有三處馬監,分第1、第二監和洺州監,第一監放馬四千到四千五百匹,第二監三千到三千五百匹,洺州廣平馬監在三千匹高低……大宋十八坊馬監近九萬匹官馬,我大名府占了近兩成……”
就在這時,一個長大的男人縱馬出列,朗聲道:“吾乃二龍山托塔天王晁蓋,今大宋濫官當道,貪吏擅權,毆死良民,塗炭百姓,盧俊義乃忠義豪傑之士,前番我請他上山一同替天行道,他不肯,禮送下山,如何妄徇奸賄,殛斃仁慈?他家奷仆李固,趁機占仆人傢俬,謀仆人老婆,十惡不赦。現令汝等獻出銀婦姦夫,將相乾贓官貪吏擒下交由吾等措置,再八抬大轎禮送盧俊義出城,吾無擾亂;倘若敢有一條不依從,大兵到處,玉石俱焚,剿除奸滑,殄滅愚頑,六合鹹扶,鬼神共佑,談笑入城,並無輕恕,統統朱門貴胄皆上公判台接管公判。另,義夫節婦,孝子順孫,好義良民,清慎官吏,切勿錯愕,各安職業,我二龍山不擾良民。”
梁中書和王太守同時想到:“大名府危矣!”
“晁蓋?”
可想想位高權的蔡京,王太守終究還是忍了!
見李衍第一麵,王太守就猜出李衍是誰了。
很快,城下的一萬馬軍就一分為四,此中一支留在原地冇動,彆的三支全都環繞著大名府吼怒而去,不消看,梁中書等人也能猜到,那三支馬軍必是封閉彆的三座城門去了。
梁中書實在已經猜到了李成和貴顯想說甚麼,但他還是問道:“何地?”
梁中書、王太守等人往城下一看,腿差點冇嚇軟了!
哪有這麼乾的?
你這連個缺口都不給我們留,讓我們如何跑?
這“闕”,便是“缺口”之意,誇大包抄仇敵時虛留缺口。
貴顯也道:“不錯,二龍山毫不成能有這等精銳,上麵這一萬馬軍,怕是連西軍都比不上。”
聽了梁中書的號令,當即有梁中書的親信上來,將王太守押了下去,然後送出了城。
並且,向來冇有靠馬軍攻城的,是以,這支馬軍前麵必定還跟著步軍——人數毫不會少的步軍!
王太守抬眼看了梁中書那笑得更光輝的臉一眼,道:“可捉幾個貪吏送去充數,趁便也可還我大名府一片朗朗乾坤。”
……
他是漢人的高傲。
誰敢說李衍是反賊,誰又敢將李衍逼反?
李衍都親身來了,還問大名府的儲備,這如果還看不出來李衍對大名府勢在必得,那他如何能夠爬到太守之位?
…
梁中書、李成、貴顯全都冇有說話。
到底懂不懂攻城?
如此一來,此次攻打大名府的起碼有兩三萬兵馬!
梁中書惱羞成怒!
梁中書底子就不給王太守推卻的機遇,直接就道:“來人啊,送知府前去與賊寇構和。”
王太守聽言,神采一白,忙道:“下官……”
不要命了?
再聽了李衍問的這些題目。
王太守乃是個善懦之人,聽了晁蓋之言,搶先道:“二龍山這一夥兵強馬壯,我們這一郡之力,如何能抵擋,萬一將他等惹怒,朝廷救兵不迭,當時悔之晚矣!若依下官愚意,我們不如先行個權宜之計打發他們分開,然後一麵寫表,申奏朝廷;二即奉書呈上蔡太師恩相曉得;三者可教四周府縣兵馬拱衛北京,如此,纔可保北京無事,軍民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