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順流而上 - 第二十章 思索
翻页 夜间

第二十章 思索[第1頁/共2頁]

韓先生如許說著,挑了挑眉,沉聲道:“如許算起來,和楚王就蕃倒是差未幾年代。”

元姐是學了琴的,此七人裡,除了蓉姐學了琴,本年又開端學笛子以外,其彆人都隻學一樣。此中珊姐是自小習的笛子,其彆人皆是練琴。

本日是周先生的樂理課。這位周先生是為女先生,與周蓉同姓,不過也確切有些乾係。

“他莫不是隨了楚王過來的?”元姐俄然如許想,就說了出來。

韓先生想到這,就更感覺元姐要好好曆練了,不然今後離了他豈不是有更多苦頭要吃?

這是一首《出水蓮》。元姐也跟韓先生學過,不過韓先生彈出來的感受卻和周先生不太一樣。大抵因為男人女子的彆離,周先生彈的更加輕柔,曲調也更陡峭,旋律清秀,氣韻高雅,元姐聽著,內心非常佩服。

不過這類事情並不是輕易揣摩出來,韓先生便臨時放下了。又提及元姐:“天兒雖暖了些,可也要重視,呆坐在外邊一下午可不可。”說著又道:“這場倒春寒可不輕巧,傳聞江北一帶都受了災,”說著又頓了頓,“淮王怕是更不好過了吧。”

他說著元姐又嘟了嘴,韓先生又笑了她幾句。

韓先生一聽,就笑了,撇了元姐一眼,“小丫頭還提及順口溜了?”

元姐聽著,似有所感,俄然蹦出來一句“光化也太吵,還是村裡好”。

開課之前,七人都把各自的樂器拿出來擺好了,世人見元姐也是琴,倒也並不奇特。元姐的這把琴還是她母親的遺物,韓先生說她母親琴彈的極好,此琴還是母親的教員親手製的,雖不是寶貴的古琴,卻也算是傳承。可惜林淑韻去的早,冇能親手教了元姐,元姐隻能跟著孃舅學琴了。

周先生微微一笑,說道:“上巳節,原也是女兒節,隻現在過的人少了。我本日彈了這曲《出水蓮》,望各位女兒如出水芙蓉般操行高潔。”

韓先生說到躲起來,倒有些想笑,本身帶著元姐住在山村,可不就是躲起來麼?隻是吳王風頭日勝,他們之於他如同螻蟻普通。隱居不過是權宜之計,如若能有哪股權勢能夠壓抑吳王,他必當儘平生所學,儘力助之。

韓先生昂首看了看天氣,已是夜色四合了,說到:“不早了,等會用了飯早些歇了,明日不是還得上課?”

女人家的還是學琴的多些,畢竟彈起琴來,舉止行雲流水,讓人感覺賞心好看。隻珊姐小時候力量弱,帶著些孃胎裡的弱症,大夫說練了笛子會漸漸好起來,以是便習了很多年,現在和凡人也無甚彆離了。

蓉姐家裡本是襄陽周家的旁枝,本來周家還出過幾個當太小官的祖輩,也算耕讀之家。可惜以後族中再無能讀書的後輩,後繼無人,垂垂式微了,族人都自尋前程去了。

韓先生見她笑了,鬆口氣,又接著說:“前些日子,我讓人去了趟武昌,查實這件事,今兒有了覆信,說是泥人郭在武昌確切呆了好久,差未幾有將近六年,兩年前來的光化。”

元姐這纔想起來,是那日捏了詩仙的泥人郭。因而從本身的思路中抽出來,問道:“是如何回事?”

周先生隻教琴和笛子兩樣,讓各位女人本身選學一樣,另一樣隻做觀賞。當然,如果學不足力,也能夠都學。

“這位確切是疇前都城裡的泥人郭,我小的時候還買過他的泥人,那會兒他才二十出頭。”韓先生說著,微有些回想,接著他又道:“之前派人查了,他是這兩年纔來的光化,前些年還在武昌呆過,他倒本就是湖廣人士。據他本身說,不過是嫌都城太喧華,以是去了武昌,武昌也嫌喧華,以是來了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