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三章 三年二十[第1頁/共6頁]
當時,宋神宗也深恐劉、高孤軍深切興、靈二州有所不測,急命李憲親率重兵、押運糧草從蘭州趕往興、靈二州,董氈也率吐蕃軍幫手同往,覺得後盾。
李憲深知朝臣對他擔負西疆帥臣非常不滿,為了博取宋神宗的寵任,不給朝臣以抨擊他的話柄,他決計在西北邊陲建功立業。熙寧九年(1076年)蒲月,羌酋隆吉卜等率眾擾邊,羌人降將木征要求帶兵征討,以報效宋朝不殺之德。李憲部將多數以為不能予以應許,唯恐木征有詐,但李憲卻支撐木征,說“有何不成?羌人本性害怕朱紫。木征本為朱紫,當能取勝。”以為大可不必如此拘束,何況當此關頭,如果朝廷對木征將信將疑,反而會加深他對北宋王朝的二心,不如因勢利導,給他一個報德機遇。因而力排眾議,調派木征帶兵征討。
李憲是趙宋從監軍變成獨掌軍權的武裝寺人的第一人,軍事才調出眾,交戰西北,開疆拓土,但是反對他的人也稱他為北宋的“四凶”寺人。
河州之役的勝利,如同給宋神宗注射了一支鎮靜劑,滿朝文武亦大事道賀,李憲以功加昭宣使、嘉州防備使。回還京師後,又升為入內內侍省押班、乾當皇城司事,均為令人側目標恩寵。
熙寧元年(1068年),建昌軍經理參軍王韶上《平戎策》,以為“西夏可取。欲取西夏,起首該當光複河湟,如此則夏人腹背受敵,不攻自破”。神宗以為王韶之議非常有理,決定在對夏乾係上竄改耐久以來的守勢,采納主動攻取的方略。
八月,李憲率師先進入西夏境內。駐守在西夏西使城(今甘肅榆中三角城)的黨項族首級訛勃哆聞風而降。粱乞埋(梁太後弟)派兵數萬趕去聲援西使城,行至半路,聽到訛勃哆降宋動靜,隻好退守龕穀城(今甘肅榆中小康營鄉境內)。龕穀城本是西夏糧倉之一,李憲占據西使城以後,乘勝挺進龕穀城,大獲全勝,遂改城為寨,所儲大量糧穀儘為宋軍所得,加上弓箭等兵器無數。至此,李憲已奪得伐夏頭功。接著,他派副將駐守此地,又揮師向西攻取蘭州。
夏人對此次役得勝耿耿於懷,旋即開端抨擊,但是在牛精穀(故址不詳)、珂諾城(後改名定羌城,今甘肅廣河)兩次戰役中,宋軍卻再戰再捷。宋神宗非常讚美李憲的軍事批示才氣,留他在熙河路安撫司乾當公事,與王韶相為表裡。
元豐四年(1081年),西夏產生政變,西夏惠宗李秉常失位被囚,海內一片混亂。是年蒲月,西夏保泰統軍禹藏花麻以李秉常罹遭囚禁為名,敦請北宋王朝出兵打擊梁氏(西夏外威梁太後攝政)。北宋王朝以為這是對西夏用兵的可貴機遇,因而神宗禦筆親書伐夏之命,策動五路雄師打擊西夏,李憲不但參與其事,並且被任命為五路統帥,掌有節製諸路之重權。
合法此時,鄜延總管種諤率部在米脂寨(即畢家寨,今陝西米脂),擊敗梁永能八萬雄師。接著,接踵霸占石州(故址不詳)、夏州(故址在今陝西省靖邊縣紅墩界鎮白城子村)、銀州(治今陝西省橫山縣東,後移治永樂城,即今陝西省米脂縣西北)三重鎮。環慶經略使高遵裕迫降西夏清遠軍守將嵬名訛譏。河東經略使王中正所部因一起儘是沙丘池沼,行動遲緩一些,但到達宥州(今內蒙鄂托克前旗東南城川古城)以後,夏兵也聞風崩潰。宋兵入城,城中老弱病殘五百餘戶殛斃殆儘。涇原副總管劉昌柞入夏後,在葫蘆河與夏人決鬥,成果夏人大首級冇羅臥沙、監軍使梁格嵬被殺死,梁乞埋之侄訖多埋等二十多人被俘。劉昌祚乘勝攻入嗚沙州(今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寧市),獲得夏國庫糧百萬餘石。在此節節勝利之際,李憲在蘭州上疏宋神宗,要求築蘭州城建立帥府,以震懾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