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四章 尾聲(四)[第1頁/共2頁]
宣和四年北地的第一場雪停了以後,固然氣候變得極寒,但因為局勢的逐步安穩,在這嗖嗖的北風當中,燕北之地的百姓倒是感遭到一絲絲的春意。
戰時固然得空顧及民生,但大局既定,楊帆倒是不得不考慮百姓們存亡,畢竟大宋要的不是一片白地,而是有火食有賦稅的人間之所。比年的戰亂已經將燕雲之地的積儲耗的精光,如此寒冬,野地也是難以尋食,大多身無半點儲糧的百姓將麵將一個難過的夏季。像郭藥師這等軍閥,天然是不去考慮百姓的死活,按他的意義,隻需將百姓當中的結實男人歸入軍中,其彆人便讓他們自生自滅。
“恰是!恰是!”
宋江道:“那我們豈不是錦衣夜行了?”
童貫、蔡攸等人提早迴歸汴京以後,燕地的文官便僅剩轉運使司的一些人,而這些人當中,論職位凹凸,無疑是以楊帆為尊。此時掌管民政的朝庭官員尚不決下,楊帆自是承擔起燕雲之地各項軍政大事的決策之權。
“忸捏忸捏!”宋江哈哈笑道,“對了,明日便差人告訴金國,蕭乾的腦袋不日奉上,他們家天子對金人的悔恨可比我們大宋官家還要強上很多,這蕭乾的腦袋能值很多錢。”
固然是夏季,運河結冰,一應物質的供應比之其他三季稍有完善,但汴梁倒是顯得繁華勝昔。燕雲十六州時隔二百年後重歸漢人,京中的一眾官員、學子,乃至是商賈百姓常常集會道賀,這天然拉動了京中各項辦奇蹟的生長。
楊帆亦是籌辦回京過年。他是文臣,不能長時候統領軍隊,而他級彆甚高,天然也不能屈就燕京做個郡守。而鄰近年關,京中對於燕雲之地的守牧之臣也已肯定,隻待年後前來上任,在大局已定,不會複興波瀾的環境下,楊帆也冇需求呆在這兒破鈔光陰,畢竟京中的那場分功大戰才方纔開端,本身如果缺席的話,虧可就吃大了。
光陰如梭,宣和四年很快進入臘月時節。年關將近,燕雲初定,因為戰亂逃往外埠的燕地百姓紛繁開端迴歸。後代的京冀之地,本就是肥田遍及之所,而此時百姓懷舊之情甚濃,凡是故鄉有一口飯吃,他們不管流落哪兒,老是要落葉歸根。
宋江點點頭,愁悶之情稍解:“好吧!蕭乾一死,這燕北大地算是安定下來了。既然此處再無建功立業的機遇,那我們就去金人的處所看看,也好見地一下這個傳說當中號稱滿萬不成敵的蠻族。”
便在如許一片平和的氛圍裡,北征燕地的一眾功臣也皆要進京受賞。
宋江大笑:“若真有如此一天,那我們兄弟當真是名聞天下了!”
大宋宣和四年的工夫目睹著便要過完。這一年對於京中的百姓來講算得上順風順水。固然上半年之時因為北伐而被朝庭強征了一部分賦稅,但王師北上以後傳聞是非常順利,僅用了三個多月的時候便光複了燕雲十六州。與生俱來的民族高傲感,再加上官家因為火線大勝而頻施恩情,京中百姓這個夏季竟然感到了縷縷的暖意。
楊帆天然不會讓郭藥師持續擴大分力,對於他裁軍救民的戰略自是一口回絕。新燕軍在保衛燕京當中固然喪失很多,可燕地已經安定,按大宋法規,郭藥師倒是再無來由強大本身。
至於佈施百姓之事,幸虧北伐結束的比預感當中要快,先前籌辦的軍糧另有較多的紅利,楊帆便開端大興土木,補葺燕雲之地被戰役粉碎的城池,以這類以工代賑的體例,讓浩繁的百姓不至於活活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