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〇章 非罪亦罪[第3頁/共3頁]
林昭解釋以後,還是很誠心腸請罪,表示本身做法欠安妥,請官家之罪,同時還給天子了一份密奏。
“擅做主張,置陛下與何地?其心可誅啊!”
林昭也說了,河北路比年受災,民氣早已不穩。加上沿河贓官貪吏,近似於韓俊、範季雲的蛀蟲很多,若不明正典刑,殺雞儆猴,河北路難有寧日!此番狠惡行動,就是要起到一個震懾的結果,不然治河工程難以順利停止,必定會有停滯與粉碎。
朝中大臣們都曉得,民怨沸騰已經很可駭了,特彆是河北路連連蒙受災害,已然民氣不穩,如果因為民怨而激起民變,可就費事了。最首要的則是廂軍兵士的情感,如果不加以安撫,激起營嘯叛變甚麼的,該如何辦?
“何況韓俊與範季雲等人決堤放水,淹死軍民三千多人,這等惡性天理難容,人神共憤啊!傳聞河北東路已經民怨沸騰了,莫非他們不該殺嗎?亂馬踩踏是應當的,這等人就應當死無葬身之地,骸骨無存!”
雪片的一樣的奏疏湧向了垂拱殿,全都是彈劾林昭的。
先是陳述了韓俊與範季雲等人十惡不赦的罪過,在李儒的根本上,又加以詳細彌補。加上奇妙的文筆用詞,將當時的慘烈氣象描畫出來,乃至於大家動容,對死難者大動憐憫之心,對行凶者天然也就深惡痛絕。
極刑是必定的,導致黃河決口,行刺欽差,殘殺三千三百多人,這絕對不成寬恕的極刑。至於死的體例,不是他林侍郎的本意,是死難者家眷的要求,是停歇民憤的權宜之計。
博州更稀有百人帶孝,跪謝林侍郎,跪謝朝廷與天子的行動,這麼大的手筆,不是林昭短時候能安排到了的。由此可見,此乃民氣所向。林侍郎已然成了不畏強權,主持公道公義的彼蒼大老爺。朝臣們在這攻訐林昭,還要將其定罪,老百姓都不承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