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素書 - 第一章素書原序
翻页 夜间

第一章素書原序[第1頁/共2頁]

黃石公碰到張良如許的豪傑,便將此書傳給了他;而張良未碰到合適的人選,便把此書陪葬在宅兆中了。五百多年後,此書被盜墓賊獲得,今後,《素書》才傳播於人間。但是,所傳的也僅僅是黃石公的筆墨罷了,至於他的深意,那裡是說話所能完整表達的?

諸葛亮、王猛、房琯、裴度等輩,雖號為一時賢相,至於天賦大道,曾未足以知彷彿。此書以是不傳於不道、不神、不聖、不賢之人也。

原文

原文

書中說:“設變致權,以是解結。”張良應用這一條,招來商山四皓(西漢初隱居商山的四位賢人,時稱“商山四皓”),使高祖決計立劉盈為太子。

的把握,何況是科罰、名實、軌製、算卜之類的呢?

自從漢朝以來,研討文學、辭章的學者很多,但真正曉得大道的人極少。像諸葛亮、王猛、房玄齡、裴度等人,固然號稱一代賢相,他們對於前代聖王的大道,仍然不能有深切的瞭解,這就是此書之以是不傳於不道、不神、不聖、不賢之人的啟事。

黃石公曉得秦國將亡、漢朝將興,是以把《素書》授予張良,但張良又如何能體味這部書的全數含義呢?張良之所以是豪傑,而不是賢人,因為他僅能應用這書的非常之一二

“吉莫吉於滿足。”子房用之,嘗擇留自封;《書》曰:

書中說:“吉莫吉於滿足。”張良應用這一條,提出願受封於留地,告老不問世事。

五百餘年而盜獲之,自是《素書》始傳於人間。然其傳者,特黃石公之言耳,而公之意,其能夠言儘哉。

竊嘗評之:“天人之道,何嘗不相為用,古之聖賢

房。而子房者,豈能儘知其書哉!凡子房之所覺得子房者,僅能用其一二耳。

能超出“有”“無”的就是得道之人;能夠將大道用之於“非有非無”之間的就是神異之人。從“有”動手,達到“無”的境地者為聖明之人;從“無”起步,達到“有”的境地為賢達之人。做不到這四點,就是每天讀這本書,也不能

今譯

而使劉邦建國稱帝,更何況是對《素書》深切研討的人呢?

王韓信矣;《書》曰:“小怨不赦,大怨必生。”子房用之,嘗勸高帝侯雍齒矣;《書》曰:“決策於不仁者險。”子房用之,嘗勸高帝罷封六國矣;《書》曰:“設變致權,以是解結。”子房用之,嘗致四皓而立惠帝矣;《書》曰:

(宋)張商英撰

原文

《八卦》演為六十四卦;周公設立六合四時之官,又設立三公,調和、管理陰陽。孔子不想言及天人之道;老子以常有、常無作為立議的開端。”《陰符經》說“:宇宙在乎手,萬物生乎身。”對大道的熟諳到了這個境地,鬼神莫測的竄改,都逃不出我

《黃石公素書》六編,按《前漢傳記》,黃石公圯橋

原文

在實際中應用。

書中說:“陰計外泄者敗。”張良曾應用這一條,勸漢高祖封韓信為齊王,為劉邦的霸業打下根本。

罷了。

嗟乎!遺糟棄滓,猶足以亡秦項而帝沛公,況純而用之,深而造之者乎!

所授子房《素書》,世人多以《三略》為是,蓋傳之者誤也。

黃石公《素書》共六篇,據《前漢傳記》記錄,黃石公於圯橋授張良《素書》,世人多覺得那就是《三略》,這實際上是傳者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