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虞氏(上)[第1頁/共1頁]
我來到海鹽那年的中秋,虞氏大宴來賓,連外埠的主顧都請了來,陣容浩大。當時,我才接辦萬安館三個月,花了錢將裡外修整結束。因為前麵那敗家子將萬安館的名聲糟蹋得太多,萬安館買賣冷僻。故而我聽到了這個動靜以後,非常奮發,探聽清了虞府接待來賓的主事之人是虞衍,親身去了一趟江邊的漕運船埠,將虞衍攔住。
三乃入仕。與彆的豪族一樣,此乃新貴們上升的重中之重。為此,虞氏非常捨得,破鈔財力培養後輩讀書,依托各路乾係,察舉退隱。此中最出息的,是虞衍的叔父虞征,官至揚州郡承,彆人提及海鹽出身的大人物,總要先說到他。
虞氏固然家大業大,幾近能包下全部海鹽縣城,但也有不做的買賣。比如客舍,又累人又薄利,虞氏向來不插手。故而我和虞衍,本是井水不犯河水,不過海鹽縣城不大,做買賣的人便算同業,總會碰到。
故而虞氏本家固然還在經商,但權勢頗大。彆的不說,但說海鹽縣,大家都曉得,侯钜能當上縣長,與虞氏的提攜脫不開乾係。故而侯钜固然是一縣之長,但在海鹽縣城中,真正呼風喚雨的,倒是虞氏。
海鹽經商之風濃烈, 凡大族必有經商財產,虞氏亦不例外。海鹽靠河傍海, 虞氏以江洋漕運起家,傳聞暮年還乾過些不乾不淨的事, 但早已洗白登陸。到前朝崩壞之時, 虞氏已是海鹽最大的船商,且城中半數的米麪布匹買賣都歸虞氏統統。
兼第一地頭蛇。
二乃攀附。揚州的陸氏、吳氏、徐氏等,皆權勢跨郡的王謝, 虞氏與這些家屬大力交友, 或以買賣來往, 或是結為姻親,乾係頗密。
“妾無事,多謝公子。”我向他行了個禮, 謝道。
其道有三。
虞衍, 字文長, 是海鹽虞家的次子。
天下不管多麼偏僻的小城, 也總會有那麼一兩個大姓,在海鹽縣, 虞氏就是第一大姓。
一乃置地買田。光在海鹽一地,虞氏就有良田數百頃, 而揚州彆處各郡亦也有財產, 說法不一。
不過虞氏固然恨不得一覺醒來就成為有頭有臉的簪纓世家,但畢竟數輩從下,名下有多量財產,不成丟棄。故而虞氏後輩,大多還是經商。而在虞善的兩個兒子當中,宗子退隱做了官,家中的財產便交由虞衍看管。虞衍雖是年青,卻在少年時就跟從虞善運營漕運,現在已經算得是虞府的半個店主。
吳郡受烽火扳連甚少,虞氏經累世積聚,漸成一方钜富。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虞氏堆集巨資以後,努力成為豪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