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 奇襲(下)[第1頁/共3頁]
老張淡淡一笑。
這支奇兵由我帶領,去雒陽的目標,並非對於豫兗諸侯,而是要探明景象,聯絡反攻之勢。我固然並不信賴公子會被大長公主捏在手中無計可施,但雒陽情勢不明,滎陽這邊就算有再多的兵馬也無從動手。
我說:“不知,你未曾說過。”
明天更新的時候忘了說,這個文正在動手結局,需求一點時候梳理。按鵝式宇宙常例,從明天起告假一週,下週三(18日)複更~
我點頭,又道:“這與你率兵攻打兗州又有何乾?”
我訝然。固然就私心而言, 我並不但願曹叔與秦王開戰, 但聽到老張這話, 我還是感到非常驚奇。
老張道:“此事,我考慮好久,終覺得不宜留下。”、
“老張公然是豁達之人,”我笑了笑,歎道,“無愧天師之名。”
我聽得回報,隻覺心沉了下去。大長公主會既然把主張打到了公子和北軍的頭上,那必定是要用北軍在雒陽策動叛變,困住秦王。而後,用豫兗諸侯聯軍將秦王的兵馬一舉擊潰。
“先王發憤匡扶天下,惜薨崩中道,國中萬民垂淚,無不哀慟。”他言語慨然,道,“本日孤必秉承先王遺言,打掃奸佞,為先王複仇昭雪!此誌六合可鑒,孤雖死無憾!”
不過對於老張,我仍有些獵奇,忍不住道:“有一事,我想問你好久。”
現在,豫兗諸侯既然已經舉兵打擊雒陽,可見雒陽那邊已經有了動靜,這動靜對於豫兗諸侯而言也必定是個好動靜,乃至他們再也按捺不住,敏捷脫手了。
老張道:“老叟襄陽人,在縣府中做了一世縣尉。當年水患,荊州千裡百姓皆為流民,就連官府中也籌不出一粒俸米。我目睹婦人、後代、孫輩以及鄰裡村夫都死在了災荒當中,萬念俱灰,將死之際,是曹先生將我救了下來。不但老叟,那縣中倖存的萬餘人,都是曹先生救下。也就是從當時起,老叟跟著曹先生四周救人,籌措糧草,救人越來越多,那他殺的動機便越來越淡。入道之時,我便與曹先生言明,我入道並非為了光複前朝,而是為了濟世救人。曹先生對此從無貳言,仍將我視若親信,乃至讓我曉得了那些把戲的構造。女君,老叟與曹先生年紀不相高低,此生恐怕也不剩幾年,故從不去想甚麼前朝大業。跟隨明光道的教眾,大多也隻是為了吃飽穿暖,隻要將他們都安設好,我便也無憾了。”
“你是教中元老,莫非也不覺不當?”
我本想著,濟北王率著十萬兵馬,行動本就遲緩。明光道和東平國的聯軍固然掉隊了兩日,但一定不能追上。不料,兩軍一起緊追,竟一向追到滎陽界內,才終究攆上了濟北王的後軍。
滎陽往東,抬一腳便可到雒陽。情勢正往我擔憂的處所而去,兗州和豫州諸侯兵馬總計二十萬,當下已經開往了雒陽,相較之下,東平國和明光道加起來雖有九萬,就算強攻,也遠遠不敵。
按先前議定的奇襲之策,薛尚先是派親信向陳留報信,麵上是向濟北王稟報雄師順利到來的動靜,暗裡則是聯絡東平國在陳留的殘剩兵馬,裡應外合,將陳留拿下。
隻是與司馬斂的興高采烈分歧,我和老張都覺得當下之勢實在頗是倒黴。
老張道:“想過。”
彆的,就是公子。
“女君可知,老叟當初為何入教?”他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