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八章 隱戶[第1頁/共4頁]
慕容歸盈介麵道:“沙州於天寶年間,戶不過數千,口不過萬餘,至本日能有如此範圍,實皆因有大量西遷陝、雍百姓之故
張邁道:“這麼說來,現在這沿岸良田已儘成無主之地了?”
烏愛農道:“若就老朽判估。或有八萬之數。不過這些人多是隱戶,要想將他們一一登記在冊。隻怕得費些工夫。”
張邁道:“聽烏老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不過本日甘州丁口數量,究竟另有多必”
張邁笑道:“我本身也是種過田的,辭甚麼勞苦。”
張邁道:“那又太慢了。”想了想,且讓薛複去安設軍務,選址駐防地點,籌建境內治安體係,讓慕容歸盈去安撫坊間市民,讓石拔去巡查鄰近諸部,讓張中謀去策畫烏愛農所獻的糧草、畜群。
張邁又點了點頭,道:“那河西這百餘年來,戶口是漸隱的了
“是”。烏愛農道:“河西丁口本數,至開元年間極盛,當時不止本地漢民極多,且河西地處絲路要道,來往販子小販數量極眾,即以甘州張掖為例,當年數峰之時,每月過關人數不啻萬計,此則來往活動之人。而本地蒔植、放牧、開店、中人、跑腿、扛夫諸般仰賴來往商販之常住者,其丁口又一二倍、三數倍於此。開元今後十餘年間。丁口日繁。而政事日壞,法不護民 吏求節減上繳稅賦以自肥,民求逃稅逃役以自保,故常常隱於三途
烏愛農道:“因為安賊大鬨關中,將成乾上萬的關中百姓全都趕到河西來了啊。當時連太子一一也就是厥後的肅宗天子也都駐留西北,大小官吏扈從者、百姓百口相隨者。多不堪數!”
卻聽烏愛農持續說道:“大抵而言,政治寬仁則戶口漸顯,政治苛猛則戶口漸隱。為何?政治寬仁,編入戶籍者光亮正大,可受律法保障,經商有憑,讀書有份。好處較多。故戶口漸顯;政治苛猛,則法不護民。讀書入仕之途不暢。編入戶籍者受儘盤錄,壞處較多,故戶口彈隱。
烏愛農持續道:“物離鄉貴。人離鄉賤。關中百姓,本來大多較河西百姓富庶多文,但來到河西便成為了他鄉客,為官者自貶其職尊,為民者不得不貨賣持續以度日,連積儲都冇了。就隻無能賤活以存命。這些人厥後固然也有部分回遷者。但也有很多最後落戶河西者,安史之亂後,關中也不承平,部分人遷回關中後又逃了返來,特彆是黃巢大屠,更是逼得百姓西遷散入胡地。一開端大族都堆積於涼、蘭,厥後蘭州胡化,涼州漸亂,而人丁遂湧入甘州、肅州。甘、肅又亂,因而漢民又持續西遷,最後止於沙州。”
烏思禮當下就在木筏上跪下獻策道:“大將軍,若我軍將士能不顧勞苦,當場屯田,一冬所種,來春可得糧草百萬石,此大將軍雄視河西之資也!”
張邁聽得有些喘噓,但是想想後代的人丁普查的那些做法也就豁然一一千年以後尚如此,如何能夠苛求統計技術遠遠掉隊的冉人?
二愛農道!,自古以來,大朝丁口統算,唯漢、唐二代付計戶口,部分州縣,官員為冒政績,或用心充增戶口,部分州縣,官員為隱賦稅,則用心節減戶口。如此層層上報,最後戶部再行彙總,朝中大臣會就帝皇當時之好惡、時勢之需求,再行潤色增刪。最後所得數字載於史冊者,即當日呈稟人君者。此數字隻能作人君參監,而不成覺得便是本來數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