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二)[第1頁/共17頁]
3、成都期間
第二期
第一期
本期門生,自1933年春由天下各省教誨廳會同各省保安處,彆離停止兩次招生。經各省取錄後再到南京停止複試,招收門生存lll8人,於1933年9月進校,編為參軍生團。為適應參軍生投考之主動和報國之心切,又加收備取生而建立參軍生預備班。後者求學時候耽誤半年,首要補習天然科學和本國語。參軍生和參軍生預備班都前後經測驗轉為正式門生。計參軍生轉為門生者940人,分步、騎、炮、工、交通等科,1936年6月畢業,稱十期一總隊;預備班轉為門生者621人,亦分步、騎,炮、工、交通等科,1937年1月畢業,稱十期二總隊。
軍校除了對門生停止學術科的傳授外,還按期停止軍事演講。軍事演講有淺顯和特彆之分,淺顯演講旨在灌輸軍官需求知識,特彆演講專為先容軍事上特彆或新學問,或陳述各種戰役顛末,或其他軍事上各種題目,對軍事學術科的教誨起了很好的彌補感化。
第十二期
第十九期門生於1942年5月參軍,分為步兵、馬隊、炮兵、工兵、特彆班、輜重兵、通訊兵7個科。1945年4月14日畢業於成都西校場,計902人。
1924年3月27日軍校停止第一期重生退學測驗,4月28日放榜,登科門生編成4個隊。11月30日第一期門生測驗結束。1925年6月25日補行畢業典禮,共645人畢業。
第九期
1924年8月至10月分批入校,門生多從各地考取,人數計449人,學習科目從步科擴增為炮、工、輜、憲五科,求學期間原定六個月。但為適應軍校戰役的需求,卻遲至1925年9月6日才正式畢業。
第二十一期門生於1945年1月3日在成都參軍,分步兵、馬隊、炮兵、工兵、輜重兵、通訊兵、戰車兵7個科。此中戰車兵科於建立較晚,耽誤1學期畢業。1947年12月25日畢業,計2219人。
本期校名從原稱陸軍軍官黌舍、中國百姓黨陸軍軍官黌舍,易名為中心軍事政治黌舍。因為天下各地和鄰近兄弟國度的反動青年報考本校受取錄的人數浩繁,故將之編為參軍生一團、二團,設參軍生部專職辦理。在校期間,恰是軍校開端第二次東征和舉師北伐之時,身上負擔的任務空前沉重。退學伊始,就派出任駐守惠州,衛戍廣州,鑒戒憲門,和賣力各兵艦和“廖案”要犯之監護等任務。迄至1926年3月軍校擴大改組後,門生的政治與軍事學習課程日臻於正規,投身社會工農活動和政治鼓吹的實際也極其頻繁,收成特多。在七月北伐誓師前後,本期門生就接踵派入百姓反動軍的八個軍內擔負連長,連黨代表、排長、班長或戰役骨乾等基層帶領職務。成績優良的門生,指定調入北伐軍總司令部和直屬的保鑣團、彌補團等軍隊辦事。在北伐戰役中闡揚了主動感化,立下汗馬功績。
第一,以實現三民主義為辦學主旨,把政治教誨放在首位的同時,貫徹政治教誨和軍事教誨相輔而行的原則。孫中山在多次失利的經驗中熟諳到反動軍的首要性,以為創辦軍校就是為了建立反動軍。1924年6月16日,孫中山在陸軍軍官學院開學演說中向全部黃埔門生提出但願:從明天起,把反動的奇蹟重新來締造,要這個黌舍內的門生做底子,建立反動軍。那麼,甚麼東西叫做反動軍,要如何樣發憤,才氣夠做反動軍呢?孫中山明白指出:有和反動黨的鬥爭不異的軍隊,才叫做反動軍。孫中山以為,之前的舊軍隊都是建立在雇傭製根本之上的,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因為生存、受家室所累纔去從戎,其目標是為了升官發財。很明顯,如許的人當然不能成為反動軍的。反動軍的根本,就是要有反動先烈那一樣的行動,就是要有反動的誌氣,建立反動的抱負,立一個誌願,平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發財的心機,隻曉得做救國救民的奇蹟,實現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一心一意的來反動,才氣夠達到反動的目標。是以,培養軍校學員實現三民主義的反動理念和精力便是黃埔軍校辨彆於舊軍隊的底子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