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 【四品京堂銜】[第1頁/共3頁]
“朕用湘軍代替淮軍,實在是湘軍擁戴朕而淮軍忠心於太後。李鴻章要拖湘軍的後腿,故而行釜底抽薪之計藉端調回蘆榆防軍,如楊格忠心於李,則應受命不爽,怎會請辭?武毅軍又怎會叛變?如此看來,楊格並非與李鴻章一條心呐!永山,你說是不是?”
“翁師,方纔朕還在想汲引楊格,卻冇有想到汲引的來由,這下好了,捷報來到,來由有了。請翁師擬旨,以大房身大捷事,封武毅軍分統馮義和二品銜總兵,擇鎮實授,並借盛京將軍用,賞黃馬褂一件,加毅勇巴圖魯號;封統領分水嶺東路諸軍、武毅軍幫統楊格為四品兵部主事銜幫辦蘆榆防軍軍務,仍兼武毅軍幫統,賞穿黃馬褂,加超勇巴圖魯號。二人以軍功計,再各賞京邸一所,銀三千兩。武毅軍各級官佐弁員,以戰報之功一一嘉賞......另旨劉坤1、吳大澄,催促湘軍緩慢東去,設前敵營務處於鞍山站,營務處幫辦人事由楊格保舉!”
“翁師,免禮,出去吧,坐著說話。永山,你也起來。”
翁同和也想到了這一節,忙道:“皇上,此事尚可緩辦,目前的急務是當即把大捷之賞格發下去,提振軍心,規複武毅軍之虔誠、鬥誌,以期在湘軍的幫部下再獲大捷,竄改乾坤。臣素聞,楊格與依克唐阿、壽山兄弟乾係匪淺,此番請辭、叛變,看似方命,實則是向皇上表示忠心呐!”
班房內,被老佛爺製止入內三殿的永山聽出天子的聲音,倉猝起家迎上,卻已經來不及,當天子一腳踏入班房以內時,隻能當即跪伏在地,山呼萬歲。
帝師兼軍機大臣、侍衛工頭大臣說到一塊兒去了。
永山一聽,明白過來,天子是要把楊格和湘軍捏在一起了。
永山此番說話頗操心機。他不能直說天子此時調回武毅軍是失策,隻能撿天子愛聽的那些個話來講,李鴻章是後黨,天子深深顧忌之,楊格固然是李鴻章部屬,倒是忠心報國的,隻看事兒是否無益於國度。因此請辭、叛變乃是不奉李鴻章之令而非不奉天子之命。如此一說,天子有了台階下,更能信賴楊格,重用楊格了。那麼,玉瑞在遼東就好辦事兒啦!
永山為太後老佛爺不喜,宮中諸人都不敢靠近與他,又那裡曉得這些?一時候心亂如麻,不知作答為好。
不過,楊格請辭、武毅軍叛變這事兒實在有些蹊蹺,如何看如何不是個味兒,莫非是楊格那傢夥成心為之?若真如此,那傢夥可算精瞭然一回,憑此一舉,參軍功武人搖身一變成四品京堂銜的幫統官,有了與聞朝廷大事的資格了!
想歸想,要讓天子認錯那是不成能的!
依克唐阿能夠體味皇命,忍痛放武毅軍分開遼東,他楊格卻以請辭方命,武毅軍諸將一個個頭頂軍功就不得了啦?竟然叛變!他們眼裡另有冇有天子?
這話,但是要人腦袋搬場了!永山一個激靈從迷亂中醒轉過來,此時,不管如何說話,也要把楊格請辭、武毅軍叛變的事兒往好裡說。因為在天子眼裡,本身和楊格是一起人!
“翁師,此話當真!?”
永山這番暗自嘀咕,還真把或人的心機給說中了!
垂手進入後就坐的翁同和深吸了一口氣,卻仍然冇法粉飾其內心的衝動,聲音有些顫抖著奏道:“啟稟皇上,軍機處剛剛纔接到總理遼東軍務大臣依克唐阿的電折,臘月二十九日,馮義和、楊格所部武毅軍在岫岩大房身設伏日軍第九旅團,全殲其21聯隊,殲仇敵數達三千餘人呐!大捷!大捷!天可垂憐我大清,列祖列宗顯靈發威啦!倭國小賊來日無多,來日無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