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 【李代桃僵計】[第2頁/共3頁]
迎楊格於營口港,宋、楊二人不但要交代第二軍,也要交代在督辦軍務處的事情,還要對將來整軍三十萬的打算深切交換。總而言之,宋慶對前來接掌第二軍的楊格並無惡感。
薑桂題是老毅軍,時年五十三歲,暮年有虎將之稱,在客歲十一月的旅順保衛戰中表示尚可,所部在雙龍山炮台給日軍以較大殺傷。毅軍擺佈軍合編為第三師後,升任軍參謀官兼軍令部總監,名副實在的第二軍實權人物。
以行伍出身的宋慶是典範的武人,非李鴻章淮軍嫡派而新任練兵大臣兼署督辦軍務處會辦大臣,回京主持三十萬新軍編練和督辦軍務處衙署,參與閣務,無疑是一次破格的拔擢。須知,榮寵盛極一時,可謂紅得發紫的楊格在京時也未能參與閣務呢!破格的拔擢帶來的題目是,附屬直隸總督的第二軍將交給楊格,毅軍,一支曾經以宋慶巴圖魯勇號定名的勁旅將完整的與第一旅、拱衛軍、嵩武軍等部混編,第3、第四師以及下轄的6、7、8旅主官(第5旅已經調歸第一軍),必將麵對一次大調劑,調劑以後的第二軍將不存在毅軍、武毅軍、武毅前鋒軍、拱衛軍、嵩武軍等等舊稱,也就與宋或人毫無乾係了。噢,不,精確說是離開直隸總督衙門的統領,直屬於宋或人主持的督辦軍務處了。
第三師師長馬玉昆與楊格曾經有些衝撞,不過隨後的交道卻算得上密切,此時的他是穩如泰山普通的坐在第三師師長位置上,恭迎年青的軍司令官到來。
宋慶不解,問道:“禁衛軍不是僅編為一師一旅嗎?員額皆是經製八旗的,也缺銀子買軍器?”
“致之啊,你剛從京師出來,一手促進了三十萬軍隊的編練大事,其間的竅要,可否告知?”
“回宋帥......”
“臨時冇有,職部想先請各師旅主官集會,一同巡營以後再視環境議定,必先行報予督辦軍務處會辦大臣曉得批準。”
章高元已經六十多歲了,前番在遼陽南路作戰中非常勇悍,卻在局勢倒黴之時無濟於事,持續丟了蓋平和大石橋。可否持續擔負旅長在他看來是可有可無的事兒,畢竟是六十多歲的人了。看看第一軍的旅、團級,戴超、周昭明、宋占標、胡殿甲以及姚良才、沈增甲、商德全、段祺瑞、楊騏源、郭宗銘、王英楷、馮國璋、楊慕時、黃任、隨昌毅.......罕豐年紀超出四十歲的人,俱都如楊格普通是年青新銳!
“多謝爵相顧慮,爵相身材可好?以七旬高齡遠渡重洋,令人擔憂不已啊。”
數千軍民繁忙整修中的營口港船埠,馬玉昆、薑桂題、徐邦道、程允和、張光前、章高元、鄧寶山、許正廷品級二軍將領和一群衛兵簇擁著宋慶立於船埠,遠遠看著錨泊海上的“來遠”艦放下一條魚雷艇和兩條舢板,魚雷艇生火後,噴著黑煙向船埠而來。
“是。宋帥此去京師賣力編練三十萬新軍打算的實施,要點不過有四。其一,裁汰老弱、擴編新銳,以第1、第2、第全軍編練為主,以禁衛軍和移民實邊的兵役軌製推行而成的後備軍為輔,慢慢實施之,全軍和禁衛軍編成,此後編練各地新軍就有了榜樣,有了軍官、軍士來源,輕易多了。其二,重視軍學、軍需兩大體係的扶植,1、2、3軍總計十二萬之眾,遵循目前體例法,需求合格的各級軍官八千餘人,軍士三萬;需求滿足十二萬軍隊的衣食住行、軍器設備、彈藥補給和軍餉籌措、撥支。職部之前在第一軍司令部協辦移民實邊的根本上,試行了軍民共辦軍需工廠,拓展工礦實業等等行動,一則是為體味決兵工需求,二來也是多一條軍費籌措的路子。三十萬新軍編練打算耗資甚大,目前朝廷財務支應1、2、3軍編練和陝甘平亂已經是捉襟見肘,禁衛軍購械都是太後老佛爺和諸王公大臣發內帑、湊銀子才成。不過,宋帥回京以後,定要嚴格監控禁衛軍購械數量、質量、製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