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鐵漢子 - 369 【牽一髮而動全身】
翻页 夜间

369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1頁/共5頁]

光緒目光移向楊格,喟然歎道:“楊愛卿辛苦了。”

禦前集會從正月初三日下午一向開到正月初六日傍晚,與會的人數日漸增加,最後成為內閣、部院和來京督撫們的大會商。

在天子、北洋——新軍、老湘軍大連絡的力量鞭策下,禦前集會商定了“天子出洋考查”、“預備立憲”、“關內稅收體製調劑”、“小我具有耕地十畝以上者申報軌製”、“飭令各駐防將軍、各省督撫整編軍隊”、“遷山東巡撫李秉衡為長江海軍大臣,升直隸佈政使周馥為山東巡撫”、“任命欽廉軍務督辦大臣馮子材為第七軍編練司令官,兼顧兩廣軍隊整編“、”打消貴胄武備書院,學員全數轉入天津北洋武備書院就學“......等等決定。

翁同龢如此說著,眉宇間卻冇有戶部的事兒被天子和楊格插手的不悅,反倒如同鬆了一口大氣般輕鬆。天子和軍隊要考覈稅收,任用的又是在前番〖鎮〗壓新式文人動亂的陳固,想必會有雷霆般的手腕懲辦貪墨、斷根積弊。隻是,考覈稅收和鼎新稅製是兩個題目,不能混為一談,身為戶部尚書,該提示的還當提示。

“田賦本來很低,卻占朝廷稅收的4成,自嘉慶以來多年用兵,國庫早已空虛,故而朝廷常常在缺錢之時對處以是‘捐募’、‘供奉’項目,要求處所捐輸。處所隻能分攤到官方地畝之上。道光今後,戰役、賠款連連,捐輸漸成風俗,有的處所官員為了對付朝廷隨時要求的捐輸,乾脆預先征收、更加征收。以博朝廷之歡心,追求升遷之道;又或從中貪墨。賄賂公行、官官相護,常常是一官貪墨,群官皆黑,紛繁效仿,形成百姓地畝實際征稅遠超朝廷定製之況,也形成大清吏治日漸崩壞之局,更因處所督撫在厘金和捐輸征收中提留,漸握處所財權,權勢坐大,竟有與朝廷分庭抗禮之象!以臣的故鄉常熟為例,耕地集合於地主手中,田賦、厘金、地租、分外捐輸是農夫的四大支出,地主儘管收租而由租種地盤之佃農交納田賦、厘金和捐輸,朝廷田賦每畝隻得四錢銀子,處所分攤之捐輸卻高達一兩,如佃農出售餘糧,還需交納厘金,值百抽一。又,吏治敗北後,官吏常常加大火耗,百姓以糧抵稅或以小錢征稅,戶部受的是白銀,中間就有糧食和銅錢折算白銀的比價,官吏常常抬高糧價、銅價而進步銀價,又為百姓平增幾成承擔。再,散銀重熔鑄成庫平白銀有火耗四厘,處所官吏分攤下去的起碼為六厘。如此一來,江南、兩湖、四川、南粵等地人平交納賦稅一兩六分銀子不敷為奇!”

“從聖祖爺永不加賦開端,朝廷采取人頭稅製,輕徭薄役,療攝生息;雍正爺開端,改人頭稅為攤丁入畝的田賦,為雍正、乾隆兩朝亂世之根本。道光也以後到同治年間,內奸入~~-更新首發~~侵,賠款日多,用兵之處頻繁,特彆是發亂、攆亂以來,軍費常常無從籌措,又有按聖祖爺平三藩時的成例,令軍隊當場征收厘金之法。發、撚亂平而湘淮軍隊浩繁,朝廷一方麵裁撤兵隊,一方麵改臨時征集之厘金為征稅,方有本日之田賦加厘金二稅為主的征收體製。客歲戶部征支出庫九千萬兩,此中田賦為四千萬兩,約占稅賦總額的四成。田賦四千萬兩,比較庚寅年(1890年)天下耕空中積為85200萬畝,均勻每畝攤得田賦僅為四錢銀子,可謂輕之又輕。故而,在雍正年間改人頭稅為攤丁入畝的田賦後五十多年間,天下人丁從一千萬增加到三千萬。聖上,考覈稅收根絕舞弊貪墨當立行,鼎新稅製、集財權於〖中〗央卻要慎之又慎,需考慮稅製和人丁、地盤之間的關聯,〖中〗央和處所的好處分派,還要考慮白銀采辦力浮動的影響,製止影響民生,形成動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