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背鍋俠杜威(二)[第1頁/共3頁]
特彆以拉普拉塔個人最為明顯,他們不但禮聘了大量軍官,還試圖團體盜窟德國的軍事體係,現在南美各國不但在軍事戰略、軍事思惟、軍事設備上仿照德國,乃至於連行軍練習、標語標語乃至戎服服飾都向德國挨近,大師爭相效仿就會呈現啼笑皆非的場麵,不熟諳軍隊、不細心辨彆都分不出是德軍還是其他國度的軍隊(注:時至本日,智利國防軍比德國國防軍更像第三帝國傳承人)
當然也有參軍隊退役,既不肯意耕地,又不肯意下工廠的冒險家,他們凡是是在軍隊摸爬滾打20年的資深職業軍官,分開軍隊欣然若失,可德國確切也不需求這麼多軍官,因而就應邀去各國擔負軍事參謀,不管是新獨立的各東方國度,還是中東一票小弟,亦或者南美一片,這批軍官到哪都是香饃饃。
按照打算,美洲共和國在5年內要完成移民起碼200萬的宏偉目標,第一波就是把老兵及其家庭轉移疇昔。他們將會按照軍功分歧分派地盤,呼應石油基金份額就打消,這不能說他們短視,不懂金融產品短長,對基層淺顯布衣來講,看不見摸不著的石油基金份額哪有捏在手裡的農田好?
在此前提下,德國當局新設移民部,兼顧向美洲、非洲共和國、亞洲領地、東西非殖民地的移民事件,武備部副部長、托特構造頭頭米爾希元帥兼任移民部部長,以德國人特有的邃密勁展開定居點扶植。
起首在霍夫曼看來,隆美爾帶這點兵力夠用了,他能帶著10萬擺佈個人軍打出30萬兵力的結果來,真給30萬兵力也就是如許了,而陸軍總參謀部經心計算的成果是隆美爾元帥帶12萬兵力時戰果最好、收益比最高北非疆場、中東奔襲戰、中亞突襲戰、冰島戰役根基都是這數字擺佈的兵力,昆古尼爾打算則是12萬的一半,搞得現在隆美爾本身也對12萬這個數字疑神疑鬼。
乃至連一向在敗退、從未有勝蹟的巴西軍也以為美軍不過爾爾,蒙特羅就以為“如果巴西有美國的設備,絕對不會打得比美國差”,隆美爾和紹肯聽後也隻能笑笑,不知巴西人這“迷之自傲”從那裡來美軍再爛,打巴西軍仍然綽綽不足,再加上美國的水兵氣力,南美各國彆說單打獨鬥,就是拉普拉塔個人抱團都不必然是美軍敵手。
從德國實際環境來看,動用全數戰役資本支撐對美戰役明顯是句謊話,就在戈培爾發言完成後第三天,施佩爾秉承霍夫曼的意義,消弭部分軍用品三班製作業,把空餘電力開釋給超等炸彈項目利用,進一步加快項目法度。同時又啟動大量民用產業出產,當初出產各種炮彈箱的傢俱廠現在接到指令能夠規複傢俱出產了;各種鋼鐵廠也接到指令加大修建用鋼材的出產,一向為構築工事利用的水泥廠和鋼筋混凝土也慢慢轉向民用。
對老兵們來講,開坦克耕地和播種固然是門新學問,但把握起來並不困難,乃至和在疆場普通自如,這有助於他們適應節拍轉型突然從炮火連天的疆場退下來過安閒日子很多人是要發瘋的,現在如許能摸到坦克,還能具有槍支(德國本土禁槍,美洲共和國不由槍)的餬口讓他們感到很結壯。
其次包管12萬擺佈軍隊供應補給源源不竭也是德軍目前所能維繫的平常調劑。因為1943型、1944型軍隊的不竭編組,德軍現在對後勤需求也大幅度增加,一樣是12萬軍隊,當初隆美爾在北非帶12萬人和現在帶12萬人的物質需求美滿是天壤之彆,底子不成同日而語。霍夫曼隻向隆美爾承諾一點:這12萬軍隊後續補給和職員彌補必然會足額、定時送到對在北非吃過補給不力苦頭的隆美爾來講,這是最大的援助和必定,遠比多幾萬軍隊首要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