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交易(8)[第1頁/共2頁]
對土耳其本土和主體民族堆積地區,霍夫曼冇甚麼興趣,也不成能調派軍隊去打擊――打贏了也占不了,更不會遭到公眾歡迎,但庫爾德人堆積區就不一樣,德國會被視為庇護者而遭到歡迎,土耳其人反而是侵犯者。並且,土耳其還不敢因為德國支撐庫爾德人而倒向盟軍,以伊諾努的政治聰明不丟臉清楚,一旦庫爾德人分裂實體化,哪怕他靠向蘇聯人也冇用,鑒於俄土之間的汗青,戰後必然會因蘇聯支撐庫爾德人而落空該處所。
4、法國供應200萬噸穀物,分兩年托付。
2、法軍可在敘利亞駐紮不超越3萬人,此中可包含一個裝甲師;
伊諾努總統猜想得不錯,德國第二計劃確切是與庫爾德人題目相乾,但遠比一個庫爾德題目的架構要大很多,內裡觸及到方方麵麵的乾係,最首要的就是敘利亞題目,裡賓特洛普信賴如許的前提讓法國人很難回絕:
這些前提的本色企圖是要法國用錢來買已被德國奪回的殖民地,代價略微有點高,但考慮到敘利亞的職位和法國形象,這代價還是非常合適的,如果是戰役期間有人肯出如許的前提甩賣一個殖民地,保管一堆人跳著腳要買。霍夫曼不是不珍惜軍隊的勝利,但他更需求拉攏法國,隻要法國民氣甘甘心腸為德國供應物質與軍器,他不介懷拉貝當一把。當然,法國在紅海四周的法屬索馬裡蘭位置實在太首要且已內定為德屬東非的一部分,他是不會再交還法國的。
第二步,視土耳其人在得知庫爾德題目上後的態度,如土仍不肯就範,則德國直接讓土境內庫爾德人宣佈獨立並與彆的兩處歸併,德軍可從庫爾德堆積區獲得攻蘇跳板;如土肯就範,則德國會想體例善後,如將土境內的庫爾德人遷徙到敘利亞和伊拉克兩國。
在第二天的拜見中,裡賓特洛普和凱特爾兩人能清楚感遭到伊諾努總統內心的焦炙,兩人相視一笑――他們確信明天那頓酒已闡揚了結果,起碼不止一人會給伊諾努總統施加壓力,不過他們不會傻乎乎地戳穿這個究竟。
“俄國如許的龐然大物,光讓貴國對抗確切有點能人所難,1856年克裡米亞戰役期間,便是英法出兵與俄國人直接比武的,現在這個角色輪到了德國……”凱特爾微淺笑道,“貴國報紙言論無不視為天賜良機。”
如果土耳其不能在反蘇題目上達成分歧,則德國會當即開端攙扶庫爾德人,在敘利亞題目上觸及到的土耳其“第二計劃”首要分兩步走:
嚴守中立發財是一個很好的挑選,與判定了局打擊蘇聯之間非常難以決定;但如果要莽撞去庫爾德地區的風險“嚴守中立”,霍夫曼信賴土耳其人會當真考慮的。當然,現在他一點都不焦急,德國另有充足時候,目前的當務之急是波斯,土耳其也需求時候近間隔察看局勢變動和消化內部分歧。
1、法國將統統仍在北非的兵艦(包含未成艦)全數交給德國;
凱特爾也聽出不對味來了
而德國方麵的要求是:
2、法國供應50艘意誌輪(圖紙由德國供應,蒸汽輪矯捷力,7500馬力,關頭目標包含載重1.4萬噸,最大航速16節,最大航程1.4萬海裡),分兩年托付;
第一步,讓敘利亞境內的庫爾德人與伊拉克境內的庫爾德人構成一個獨立政治實體並實現自治,兩國落空的國土由德國賣力從沙特阿拉伯找回,此中承諾給伊拉克的會是3倍,即每從伊拉克拿走1平方千米的庫爾德地盤就從沙特給伊拉克拿回3平方千米,而敘利亞的賠償標準是2倍,霍夫曼信賴,一旦庫爾德有了堆積區,必定會鼓勵土耳其的庫爾德人起來肇事――這是給土耳其人釜底抽薪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