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海嘯餘音(完)[第1頁/共3頁]
KV-3坦克並不是汗青產品,而是穿越效應下蘇聯應對虎式坦克危急的告急產品,是在KV-13坦克研製的根本上生長起來的,因為T-34麵對虎式坦克的力不從心,再加上T-34/85計劃遲緩推動,在斯大林與伏羅希洛夫的嚴令之下,赤軍將KV-13和T-43兩個項目構成員組合在了一起,試圖集合力量,融會T-34坦克的矯捷矯捷與KV係列具有厚重防備的特性打造一款新坦克。
除KV-3這類告急處理計劃外,赤軍還籌辦了真正的重型坦克計劃――45噸級的IS-1,不過後者開辟速率相對較慢,起碼本年春季之前是不成能退役了。實在焦急趕工的KV-3機器機能不成靠的弊端也很遍及,但斯大林實在是等不及了,他不能眼睜睜地看著虎式成為疆場上賽過統統的配角,新坦克既然製形勝利就必須當即接管實戰。
斯大林固然放過了梅佐夫,但對波斯局麵的擔憂溢於言表,命令波斯個人軍必須守住大不裡士,不得後退一步――再今後退就是外高加索與巴庫油田了。赤軍總參謀部對這一點也表示高度承認,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兩人一起跑去高加索方麵軍,要求方麵軍司令員秋列涅夫不管如何要抽調精兵強將加強波斯個人軍。
隆美爾對此興趣大增,他很想在引入伊朗軍隊後就即將建議的大不裡士戰役再來一次評價:一月尾時是15萬赤軍波斯個人軍對峙不到10萬的德國中東個人軍,僅僅過了半個多月,情勢變成10萬出頭的赤軍波斯個人軍要對峙近15萬的德國、伊朗聯軍了,他很想曉得評價成果與實戰會有多大差彆。
隆美爾對此心知肚明,曉得本身在這件事上起的感化不大,關頭還是元首下的決計,當然也不能說完整無關――他向最高統帥部遞交了有關伊朗軍隊戰役力的陳述,通過這幾天戰役的察看,他對悍不畏死的伊朗軍隊評價很高,以為其戰役力和戰役意誌比意大利人強多了,值得好好培養。
這套量化評價體係也合用於對盟軍的戰役力評價,最高統帥部給英國本土陸軍定了90分,對英國殖民地軍隊評價則要龐大很多,光印度軍隊就有3個標準分:純粹印度兵,有少量英國初級軍官批示的,55分;大量英國中高層軍官的,70分;包含較多廓爾咯兵且有大量英國中初級軍官的,110分――比本土陸軍還高。澳新軍隊都拿到了120分,南非軍隊隻要75分;蘇聯赤軍普通軍隊是85分,近衛軍隊能拿到115分。因為尚未與美國陸軍交過手,過往戰例也少,約德爾給美國陸軍暫定90分。
除基準分以外,戰棋推演中還引入了各種百般的分數加成,令人目炫狼籍:比如羅馬尼亞人、匈牙利人的軍隊如果有大量德國軍官參與並批示,能夠獲得批示加成20%,美國軍隊有後勤加成20%,赤軍近衛軍和武裝黨衛軍成心識-形狀加成10%等等。
當波斯個人軍丟掉德黑蘭的動靜傳入莫斯科,並得知伊朗插手軸心陣營且對本身宣戰的動靜後,斯大林非常氣憤,差點要直接將梅佐夫拿下發配去古拉格,是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聯手勸止了他,兩人以為從純粹軍事的角度來看,既要守住大不裡士又要保住德黑蘭,還要在冇有製空權的環境下保持一條脆弱的補給線是不成能的,梅佐夫有任務但並不是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