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線大餐(下)[第1頁/共3頁]
“等對蘇的最後一仗打完,您以為美國人另有多少勇氣來登岸打我們?他要拿出更強的氣力和更好的設備吧?如許我們就爭奪了時候,爭奪了統合歐洲,晉升氣力的時候。”霍夫曼笑笑,“將來東線戰事結束,我們也不必儲存如此龐大的軍隊,如果要震懾歐洲那些蠢蠢欲動的權勢,您以為留10個1944型裝甲師好還是留20個淺顯師好?”
“為賽過我們這10個1944型裝甲師同時又不想死很多人,美國人就必須籌辦更好、更初級、更破鈔資本和款項的軍隊,起碼他們那種裝甲師得再來一打吧?”霍夫曼笑道,“中世紀的戰役經濟您必然很清楚,養一支1000人的重裝馬隊破鈔大過10萬淺顯步兵,可君主們隻要有氣力,必然是選重裝馬隊,為甚麼?這就是威懾力,奉告四周宵小讓他們曉得與我作對需求支出龐大代價!”
施蒙特沉默了,他不敢包管再死50萬美國會不會退出戰役,但起碼能夠包管美國當局必然會更加威風掃地。
現在其他設備和職員都冇有題目,唯獨豹式坦克產量拖了後腿――即便把統統新出產出來的豹式都往這塞還不敷換裝的,不過施佩爾信誓旦旦包管了,5月中旬必然能拿出充足軍隊利用的豹式坦克。有瞭如此必定的答案,霍夫曼和古德裡安對此就不焦急了,4月份高加索平原另有個春季泥濘期過程,並且赤軍銳氣還冇完整耗損殆儘,需求裡海個人軍群持續磨一磨,到了6月份,雷神之錘會奉告俄國人“絕望”二字該如何寫。
“我清楚您的結論,如果是戰役初期乃至戰事膠著期間,我必定會采取您的建議。但您要清楚,在戰役即將落下帷幕或者說一個地區疆場即將閉幕之際,我拿出這些兵器和設備,打造如此精銳的軍隊是有其他企圖的。”霍夫曼解釋道,“我不但要著眼於處理布爾什維克題目,還要用這類軍隊去打單美國佬,讓他們曉得,他們與我們打是永久打不過的。”
施蒙特性點頭,表示接管了這類觀點。
提及黃蜂自行火炮另有件趣事,汗青上希特勒不喜好黃蜂這個單詞,最後硬生生改成Sdkfz.124自行榴彈炮,但霍夫曼對此明顯不介懷,不過在他的號令下,2號底盤早就停產了,以是德軍的黃蜂自行火炮是以38T為底盤的105mm自行榴彈炮,當初還在38T地盤根本上開辟過蟋蟀自行火炮,固然蟋蟀的火力比黃蜂要猛,但超重的蟋蟀的矯捷性不太好,毛病率也偏高,以是最後還是全數改成黃蜂。
他得出一個結論,武裝這類軍隊單從經濟上看絕對是不劃算的。仗著是元首的親信和首席副官,他偷偷摸摸把該結論奉告了霍夫曼,以為與其堆積統統最初級、最優良的設備打造超等軍隊,不如給普通軍隊多發一點其他設備,比如少出產一點虎式而給淺顯步兵多設備一批3號突擊炮。
1944型體例與1943型體例在邏輯體繫上是一脈相承的,都誇大遵循“4團6營8連製”的核心原則構建裝甲師(裝甲擲彈兵師)。這類大師製(整編師)的編組環境從實際上來講兵力和技術設備偏龐大,對普通國度而言玩不轉,對批示才氣要求更是極高。但卻合適德軍不設軍一級批示機構的環境,也與此後實際作戰要求相分歧。設備固然多了點,但對具有近乎全部歐洲,總動員體係已達到較高程度的德國來講,不過就是個數字罷了,至於批示才氣這東西,現在德國有天下最好的陸戰批示官,完整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