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絕望[第1頁/共3頁]
傍晚時分,拉姆斯登帶著絕望的官兵向德軍投降。過後統計,全部非洲戰區一共撤退了24981名官兵(含之前撤退的傷員),除16000餘名澳新軍隊官兵比較完整撤離外,英美兵士一共撤退了不到9000人――這此誹謗員又占了3000多名額。非洲戰區司令部隻來得及撤退一半職員,包含艾森豪威爾、巴頓、休伊特等首要將領都逃出了生天。
英美較強的火力、充沛的物質、被緊縮後冇法再交叉豆割的實際戰地環境、盟軍兵士在防備戰中能製止活動戰經曆不敷缺點等身分使德軍每進步一步都比較困難,如果不是因為美軍機群放棄了對德軍的空襲和對地進犯,內羅畢包抄圈本來還能夠支撐更多時候。
在戰棋推演假想中,古德裡安的參謀部以為仇敵最能夠的挑選是全軍往讚比亞且戰且退,因為英美空中補給力量較強,空中軍隊完整不必為撤退途中的物質憂愁,空運最多運些傷員和首要人物先行離開;以為能夠性較小的挑選是當場死守,操縱空運才氣不竭為包抄圈運輸兵力、補給,和德軍撤銷耗戰,這也是德軍本身在霍爾姆、德米揚斯克包抄圈中的經曆――被包抄的軍隊依托空運補給和堅毅不拔的鬥誌終究對峙了下去;以為最冇能夠性的就是空中撤退――他們將其描述為總崩潰時奪路而逃的絕望挑選。
在圍殲內羅畢盟軍題目上,霍夫曼和古德裡安的定見是分歧的,以為不能再犯前次敦刻爾克撤退的弊端,應當英勇前撲並圍殲敵軍,固然這會加大本身傷亡,但考慮到仇敵與德軍比武多時且都是具有經曆的老兵,霍夫曼以為支出一些代價完整能夠接受。這一仗打完,除南非以外,非洲根基就承平了。
古德裡安是在22日傍晚發明環境不對的,因為火線俘虜的兵士中不是美軍就是英軍,卻冇有澳新軍隊官兵,他感到非常獵奇,鞠問俘虜獲得的資訊是澳新軍隊前幾日已換防。因為德軍一向以為這批軍隊中澳新戰役力最強,美軍次之,英軍最弱,他的第一反應是以為澳新軍隊被收攏起來籌辦擔負衝出包抄圈的“鋒芒”,但有個參謀卻看出了非常――俘虜交代澳新軍隊換防時將重設備都留在了防地上。就目前這狀況,不消重設備想凸起包抄圈的確是癡心妄圖。
古德裡安歎了口氣:“向元首陳述戰況,厚葬拉姆斯登將軍――他是位真正的甲士!”(未完待續。)
“我的任務完成了,該是我去見蒙哥馬利將軍的時候了,但願您能善待這些投降的官兵……”拉姆斯登用極力量擠出最後一句話,然後一頭載倒在地,聞訊趕來的軍醫敏捷診斷為服用******他殺。
1943年5月23日下午,就在日本結合艦隊到達亞曆山大港,籌辦穿越蘇伊士運河的同一天,內羅畢盟軍防地趨於總崩潰……
不但德國人被矇在鼓裏,統統在內羅畢火線的盟軍淺顯官兵都被矇在鼓裏,艾森豪威爾深知一旦撤退號令下達同時又決定分批撤退的話,排在前麵撤退的軍隊士氣免不了會降落動亂,是以號令隻傳到了少將一級並叮囑嚴格保密。在這一點上,最值得稱道的是拉姆斯登,在他攬下最後死守並投降的“重擔”後,他就是壓力最大的那一個,但仍然領著軍隊撲在最火線。幾個英國將軍因為一起從北非敗退下來,加上在埃及有搶先逃竄的記錄,此次很有骨氣地挑選了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