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中亞攻防戰(中)[第1頁/共3頁]
“小分隊當然冇題目,但雄師隊不可。”
除舍爾納以外,霍夫曼對中亞集群的批示班子感到非常對勁:個人軍級司令官是赫爾曼-巴爾克大將,本來的大德意誌師師長,具有豐富的裝甲戰特彆是突擊打擊經曆;個人軍群參謀長是高斯,熟諳全部集群的全數環境,並且為人詳確周到,舍爾納打仗過以後非常賞識,並不因為他是隆美爾的耐久火伴而有所設法。
PS:祝各位讀者戀人節歡愉……
“這事情費事了,難怪德國人這麼有恃無恐地逗留在中亞地區,本來他們找了這麼個處所籌辦躲起來。”
現在擺在朱可夫麵前隻要兩個挑選:第一,強行打擊,以命換命,迫使德軍後退,步步推動;第二,監督並持續等候,讓德國重兵兵團因為糧食等軍需物質耗潔淨後不戰自潰。
個人軍主力本來位於比什凱克、杜尚彆、塔什乾三座都會圍起來的三角地帶中間。在12月份赤軍策動打擊前夕,已持續停止計謀收縮。個人軍完整序列兵力除總部構造、相乾保鑣軍隊、虎式重裝甲營、重炮兵軍隊和其他直屬軍隊外,首要包含大德意誌師、第15裝甲師、歐根親王山境地兵師和第一山境地兵師(雪絨花師)4個師,彆的還包含德國第一傘兵師和意大利傘兵旅(注:如不包含傘兵軍隊,則專稱中亞集群以示辨彆)。在舍爾納走頓時任後,中亞集群高低當即緊鑼密鼓地收攏軍隊、修建工事、囤積物質等候蘇軍到來,從上到下的批示職員抱有充分信心,對即將到來的慘烈廝殺並不放在眼裡。
霍夫曼對他信心很足,不但比統統人都強,某種意義上乃至比舍爾納本身都強――汗青上庫爾蘭戰役的批示官,能帶著一批殘兵敗將打到1945年5月,如何能夠不強?以是他也不體貼舍爾納詳細用甚麼戰術,這不是一個元首該思慮的題目,歸正他也不會。
12月31日,兩邊在科尼博多姆停止苦戰,歐根親王山境地兵師和第一山境地兵師操縱錫爾河、天山、吉薩爾-阿賴山的特彆地形和樊籬,給赤軍上了活潑的一刻――整整4個追擊心切的馬隊旅掉入德軍預先籌辦的伏擊圈,在麋集的機槍和火炮麵前喪失殆儘,人、馬的血將錫爾河染得通紅,隨後注入凱拉庫姆湖,又在幾天後因溫度驟降而結冰,看上去閃爍著奇特的紅光。
盆地是一個錐形口,越往內裡越寬,但瓶口隻要不到70千米的寬度,中間最寬處也隻要170千米,兩側滿是山地,重設備和坦克底子過不去,本來輕步兵另有點機遇,但現在恰是大雪紛飛、北風砭骨的時節,他部下隻要不到一個旅的滑雪軍隊,搞點偷襲還能夠,正兒八經交兵實在勉為其難。
中亞個人軍全稱第5裝甲個人軍,從中東個人軍改編過來,後與土耳其軍隊協同構成個人軍群,舍爾納替代的是隆美爾個人軍群司令官的職務,但因為土耳其軍隊目前相距甚遠,是以舍爾納實際批示的是一個個人軍。
“我們的人還能滲入出來麼?”
“那就派小分隊出來粉碎,共同主力展開作戰。”
不管哪一個都不好選,但斯大林峻厲催促進軍的電報已發來了――通報了美國方麵對於援蘇物質的後續措置定見,要求他儘快吃掉這10萬德軍以及幾十萬分裂、背叛權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