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城堡(2)[第1頁/共3頁]
如許一來即是德軍多出了將近120萬兵力,固然霍夫曼減少了意大利、羅馬尼亞、匈牙利將近25萬兵力,在非洲增加了兩個個人軍將近25萬兵力,又給水兵陸戰隊撥付了10萬兵力,還采納了複員40歲以上老兵並讓海內兵工相乾企業工人連續迴歸的目標(觸及人數將近30萬),團體上仍然多了30萬兵力。
而埋冇在輿圖態勢之下的兵力對比與技術兵器對比就更加不成同日而語,霍夫曼比部下那些元帥和將軍們清楚很多:
因而,好笑的一幕呈現了:不參與城堡戰役的曼施坦因力主挑選勒熱夫-維亞濟馬計劃,參與城堡戰役的莫德爾和魏克斯力主挑選圖拉計劃。
通過竭澤而漁,斯大林再次強即將天下軍隊拉昇到1000萬以上:除與軸心對峙的750萬人,在遠東和西伯利亞待命的150萬人外,偌大的蘇聯要地隻剩下不到100萬兵力,也因為看到了這類空虛,曼施坦因提出了大氣澎湃的“中亞打算”,但願用50萬機器化軍隊去橫掃,隻可惜霍夫曼現在還不敢承諾他,在最高統帥部、陸軍總參謀部等批示中樞裡也冇有一個有分量的支撐者。就連與曼施坦因相知莫逆,乾係非同平常的龍德施泰德元帥在聽到這個計劃後也不敢信賴這是曼施坦因提出來的,以為“元首提這類異想天開、不實在際的計劃還差未幾”,動靜傳到霍夫曼耳朵裡把他氣得翻白眼。
倒不是說信不過東方國度的批示官,隻是相對而言他們中混入間諜的能夠性更大一些――不管是人種、汗青傳承還是相互乾係來講,混入這批軍隊與混入純種德國軍隊的難度是完整不一樣的,就連各東方國度本身也表示承認,除蓋世太保外,還入駐了各國獨立組建的肅反機構成員。究竟證明這類防備辦法不是杞人憂天,從各東方師組建的第一天起,間諜案件就一向存在。
第二,圖拉計劃麵對的是布良斯克方麵軍,氣力比賣力莫斯科西部防備的西方方麵軍要弱一些;
而在土耳其和伊朗插手對蘇作戰,再增加50萬東方各國幫助軍後,對俄作戰總兵力整整多了120萬,是以東線總人數第一次衝破了550萬――汗青上從未達到過,最多也就是巴巴羅薩剛策動時的500萬出頭。
在霍夫曼穿越後,環境產生嚴峻竄改,赤軍喪失仍然將近1400萬――固然赤軍在南線(高加索、伏爾加河道域)遭到了更多重創,但汗青上的火星行動與哈爾科夫反擊戰慘敗卻冇有了,此消彼長之下,最後保持了相對靠近的喪失數。但同期軸心聯軍的喪失卻大大減少,合計喪失將近180萬,斯大林格勒會戰中喪失的100多萬軍隊的數字大幅度減少,火星行動中喪失的兵力也急劇減少。更首要的是被俘人數非常少――到目前為止,全部軸心軍被俘總人數還隻要10萬出頭(大部分是莫斯科戰役中被俘的),而汗青上到1943年5月時,軸心被俘總數已將近50萬,光德國俘虜就占了30多萬。
在處理上述不安寧身分後,履行關押、監控、辦理的外務軍隊也進一步“騰出”人手去插手一線軍隊,很多人乃至與之前被關押的階層仇敵並肩作戰――那種刺激的畫麵讓霍夫曼都不敢設想!
第三,圖拉計劃麵對的疆場比勒熱夫-維亞濟馬計劃的疆場更無益,打擊通道更寬,更適應裝甲集群大範圍突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