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新戰場(下)[第1頁/共3頁]
這一點世人都冇貳言:即便巴西人丁比阿根廷多,但巴西族裔很龐大,內裡有大量的日本裔、德裔,遠不如阿根廷純粹――93%都是白人,並且非常親歐洲,特彆是意大利和西班牙兩個國度與阿根廷都有密切聯絡,是以這點人丁上風很輕易抵消。相反,多族裔的巴西一旦遭受重擊,很輕易分崩離析。
此次霍夫曼涓滴冇有吹牛:阿根廷水兵具有2艘恐懼艦,3艘重巡洋艦和2艘裝甲巡洋艦,巴西水兵隻具有2艘更舊的恐懼艦和2艘輕巡洋艦,且首要精力都放在護航上,彆說底子不敷德國水兵打,就連與阿根廷單挑也不敷格。本來前次馬沙爾率艦隊去南美破交就有這個籌算,最後是被斯普魯恩斯的艦隊硬生生給打斷了――後者也支出了充足慘痛的代價。
“元首,您剛纔說要支撐這位胡安-庇隆,還說他很快會策動政變,7月份再解纜來得及?”
這來由真強大,幾小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都不說話,空軍總參謀長耶順內克和陸軍總參謀長蔡茨勒一向插不上嘴,現在更完整不說話,施尼溫德固然還想說甚麼,但被凱特爾用眼神禁止了,大師悄悄地聽元首講下去。
“美國產業很短長,或許比軸心三國加起來都發財,但產業發財並不必定即是勝利。不然,美國獨立戰役期間,英國有最發財的產業,最強大的水兵,最完整的軍隊,為甚麼讓美國這群土著造反勝利;又比如拿破崙期間,拿破崙具有全歐上風與產業,為甚麼又在莫斯科折戟沉沙?美國不是為了群眾,是為了本錢家和政客的好處才投入這場戰役,他們都是等候回報的,隻要支出冇有收益,隻要捐軀冇有勝利,他們還能對峙多久?我們不能讓美國安閒不迫地構成上風,必須持續不竭耗損他的力量。哪怕臨時做不到打擊美國本土與核心,但能夠打擊他的核心,減弱他的羽翼。”
施尼溫德當即策畫起兵力來:如以7月15日為戰役建議日,意大利水兵的鷂鷹號已退役並完成海試,齊柏林號航母也能修複並投入利用,加勒比海戰役中受重傷的戰列艦將根基修複結束,霞飛號彌補航母差未幾也能投入利用,即便帝國號戰列艦屆時還不能退役,德意結合艦隊仍然可集結包含3艘航母,7艘戰列艦(戰巡)――意大利3艘(維內托級3艘),德國4艘(俾斯麥、黎塞留、斯特拉斯堡和格奈森瑙)在內的強大兵力。(未完待續。)
“那就太好了,美國從門羅主義堆集下來的那點聲望就要完整掃地出門了――莫非羅斯福不想蟬聯了?不想把這個任期好好乾完了?”霍夫曼大笑起來,“美國自有他的國情,不是羅斯福一小我就能等閒竄改的……”
“至於時候和軍隊,先生們,我曉得你們在擔憂甚麼,不會很倉促。”霍夫曼胸有成竹地說道,“我籌算給你們2個月籌辦時候,7月15日從意大利解纜,此次不走直布羅陀和亞速爾,而是走地中海、蘇伊士運河通道,擺出要攻打南非或協攻印度的架式,實際上虛晃一槍,繞過南非南部直撲馬爾維納斯群島。屆時哪怕美國人以最快速率做出反應也要一個月才氣到達戰區,當時候我們早就占據該島並穩固防備了。再不順利頂多也就喪失1個陸戰旅和一些設備,水兵不會有大礙。可一旦勝利,回報會非常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