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新戰場(下)[第1頁/共3頁]
“美國產業很短長,或許比軸心三國加起來都發財,但產業發財並不必定即是勝利。不然,美國獨立戰役期間,英國有最發財的產業,最強大的水兵,最完整的軍隊,為甚麼讓美國這群土著造反勝利;又比如拿破崙期間,拿破崙具有全歐上風與產業,為甚麼又在莫斯科折戟沉沙?美國不是為了群眾,是為了本錢家和政客的好處才投入這場戰役,他們都是等候回報的,隻要支出冇有收益,隻要捐軀冇有勝利,他們還能對峙多久?我們不能讓美國安閒不迫地構成上風,必須持續不竭耗損他的力量。哪怕臨時做不到打擊美國本土與核心,但能夠打擊他的核心,減弱他的羽翼。”
他豪放地一揮手:“這點軍事氣力如果放在歐洲,羅馬尼亞或者匈牙利人都能輕鬆處理他們。我們要占據南美當然不太實際,但要打敗巴西陸軍卻輕而易舉――5個師就夠推平他們。不過我不會派這麼多軍隊,弄1個最多2個陸戰旅去馬島和阿根廷,再派出飛機和教官團,等把阿根廷武裝起來就充足賽過巴西人那點不幸的軍事力量。”
大師都笑了起來,為霍夫曼這個活潑形象的比方喝采,集會終究同一了思惟――元首用政治意義、互換比壓服了大師,規定由約德爾和施尼溫德共同製定作戰打算,稱呼就叫做――跳板。
看動部下人信心不敷,霍夫曼冒死給他們打氣:“你們不要被美國在南美洲的影響力嚇倒,美國在那邊的影響力更多是經濟的、政治的、文明的,唯獨軍事影響力是最差的,越往南軍事存在越少,英國人在馬爾維納斯島上的防備力量少得不幸――隻要馬達加斯加的一個零頭。從西班牙解纜到馬島比從美國解纜到那遙遠不了多少。巴西固然號稱南美第一強國,但實在軍事氣力很不充沛,常備陸軍隻要10萬,後備陸軍30萬,即便美國人援助了一堆軍器,充其量也就隻要一些小上風。”
此次霍夫曼決計派出強大力量,德意結合艦隊加在一起出動的話,彆說巴西,就是全部南美洲水兵加一起都不敷打。
此次霍夫曼涓滴冇有吹牛:阿根廷水兵具有2艘恐懼艦,3艘重巡洋艦和2艘裝甲巡洋艦,巴西水兵隻具有2艘更舊的恐懼艦和2艘輕巡洋艦,且首要精力都放在護航上,彆說底子不敷德國水兵打,就連與阿根廷單挑也不敷格。本來前次馬沙爾率艦隊去南美破交就有這個籌算,最後是被斯普魯恩斯的艦隊硬生生給打斷了――後者也支出了充足慘痛的代價。
約德爾詰問了一句:“如果美國人不出來應戰呢?”
施尼溫德當即策畫起兵力來:如以7月15日為戰役建議日,意大利水兵的鷂鷹號已退役並完成海試,齊柏林號航母也能修複並投入利用,加勒比海戰役中受重傷的戰列艦將根基修複結束,霞飛號彌補航母差未幾也能投入利用,即便帝國號戰列艦屆時還不能退役,德意結合艦隊仍然可集結包含3艘航母,7艘戰列艦(戰巡)――意大利3艘(維內托級3艘),德國4艘(俾斯麥、黎塞留、斯特拉斯堡和格奈森瑙)在內的強大兵力。(未完待續。)
世人點點頭,不安的表情安靜了很多――整件事還是有前提的,先有阿根廷內部權力更迭,然後再有德國力量投放,共同得天衣無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