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D日(6,600票加更)[第1頁/共3頁]
“說句不客氣的話,我們出了甚麼呢?地盤實在都是德國人打下來的,我們水兵、空軍勉強出了點力,陸軍在北非根基就是笑話,在東線表示也普通。”齊亞諾痛心疾首地說道:“元首著眼於歐盟將來給了意大利排名第二的投票權,英法雖是敗北國,可平心而論,意大利伶仃對上哪個都打不過,現在職位壓在英法上麵還不敷麼?還想去搶元首的位置?如果魁首暗裡發發牢騷也罷了,竟然還把手伸到元首口袋裡,想把聖保羅州掏走,在柏林我都冇臉開口……”
現在的近衛第2師團可不是汗青上的範圍和體例,內裡裝備了戰車聯隊(聯隊長按規定要配大佐,但因為栗林忠道的對峙和保舉,最後由一樣是美國通、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馬術金牌獲得者西竹一出任聯隊長),第2近衛師團在體例上更靠近於德國的1943型裝甲擲彈兵師,重設備略少但多一個聯隊步兵。重點設備了日本新出產的四式坦克――奇托。
“父親,環境就是如此,元首已到了忍無可忍的境地,在如許生長下去,意大利會有冇頂之災。”
不過日本在出產中精益求精的設法還是儘力貫徹了下去,在裝甲上比蘇聯貨強很多,炮塔比T-34那種粗糙產品也精美很多,變速箱也停止了針對性改進。再加上大的佈局冇有調劑,試製勝利後費事未幾,算是機能比較穩定。因日本兵的身高和體型偏小,再加炮塔是重新設想的,從T-34的4人車組換成5人車組也未見擁堵。以是德方以為綜合機能比原版T-34/76要好,與4號H根基持平,與謝爾曼較量不會落於下風――如果日本能處理髮動機和坦克炮出產題目,可成為主力設備。
與T-34火炮靠前擺設分歧,奇托炮塔靠後,重量漫衍更均衡些,然後炮塔改成了5人車組,又安裝了德國入口的電台和對準具。團體分量26.4噸,最大速率42千米/小時,單次加油路程300千米。
小齊亞諾看他神采不對,問道:“如何了?”
聽石原莞爾也這麼說,堀悌吉苦笑著點點頭:“那就非常感激了。”
老齊亞諾一聲不吭,隻拍著沙發扶手,不住地感喟:這麼多年的老朋友,他還不曉得墨索裡尼為人如何?這是他一貫的風格。也就是戈林身後俄然復甦了一陣,對德國各種前提和項目大力奉迎,還共同著把水兵交了出去,他覺得墨索裡尼總算是大事不胡塗,冇想到這段時候又故態重現。
說是國造,實在日本也就略微竄改了一下設想,將4號坦克和T-34坦克各自上風停止了一些融會,既比不上豹式,也比不上T-43/85,乃至連T-43/76都勉強。內裡的核心部件,比如那台B2柴油發動機,又比如坦克炮都不能自產,隻能原封不動利用本來的產品。
堀悌吉苦口婆心腸說道:“如果按這個前提談和,也不消你們承擔任務。到時候你們選我當輔弼,我來具名,然後你們再派人‘天誅民賊’好了!”
就在堀悌吉苦口婆心腸規勸世人時,小齊亞諾也在書房裡苦口婆心腸勸他的父親老齊亞諾、卡布裡伯爵。
意大利的D日,近了……
“來來來,喝酒去,喝酒去……為薩哈林島戰役勝利喝一杯……”東久邇宮稔彥王看得出大師興趣不太高,便給世人打氣,“帝國還是不錯的,等8月份我把火箭和噴氣機帶返來就更加強大了――美都城冇這玩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