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D日(6,600票加更)[第1頁/共3頁]
現在仰仗各種散件,日本“出產”(組裝)速率很快,每個月產量衝破150輛,半年後有望達到200輛/月。近衛第2師團是第二批換裝的,一共設備了80多輛奇托,而武田攻地點的近衛第1師團則是第一批換裝的軍隊,目前到位了160多輛(滿編240餘輛),是以近衛第1師團的定位是戰車師。
老齊亞諾重重跌坐在沙發上,痛苦地擠出一句話:“阿爾貝特-凱塞林元帥明天要來,指名道姓要拜訪我。”
四式坦克是日本一向在研製的新坦克,42年9月份正式立項,算是日本第一種真正的中型坦克,但進度一向不快,但前期在德國技術專家幫忙下,進度突飛大進。
“這不是可靠不成靠的題目,換您站在元首的態度和角度,您能夠容忍麼?元首不遺餘力向意大利輸出產業、技術、設備,是為了讓意大利更好地和德國合作,而不是被某些人拿來當對抗德國的本錢。更何況,元首真的對意大利不薄。三號突擊炮,給了;Bf-109出產線,給了;四號坦克出產線,也給了;連魁首垂涎的虎式坦克、噴氣機也給了,不過我們臨時接不上罷了,但將來能夠漸漸來啊。物質上,原油、煤炭、礦產,凡能幫我們調和的都調和了,地盤上也冇有虐待我們,魁首想要的地盤都拿到手了,就連他冇想到的塞爾維亞,元首也給了我們。”
不過日本在出產中精益求精的設法還是儘力貫徹了下去,在裝甲上比蘇聯貨強很多,炮塔比T-34那種粗糙產品也精美很多,變速箱也停止了針對性改進。再加上大的佈局冇有調劑,試製勝利後費事未幾,算是機能比較穩定。因日本兵的身高和體型偏小,再加炮塔是重新設想的,從T-34的4人車組換成5人車組也未見擁堵。以是德方以為綜合機能比原版T-34/76要好,與4號H根基持平,與謝爾曼較量不會落於下風――如果日本能處理髮動機和坦克炮出產題目,可成為主力設備。
“並且,現在東線打完了,幾百萬德軍就要回家了,這如果……”齊亞諾做了個從北往南推的手勢,“您感覺英國、法國、羅馬尼亞、匈牙利或者西班牙誰來幫忙我們?不看笑話已算是不錯了。”
“他是我的朋友,還是你的嶽父,還把你放到交班人這麼高的位置上……我……”
“元首直接表達了對魁首的不滿?”
“我也不想他死,他退休後還是能夠吃喝玩樂啊……他不是喜好這個麼?”
就在堀悌吉苦口婆心腸規勸世人時,小齊亞諾也在書房裡苦口婆心腸勸他的父親老齊亞諾、卡布裡伯爵。
石原莞爾也表示:“打半途島,陸軍決定支撐近衛第2師團,可直接從本土登船解纜。師團長栗林忠道中將,他但是我們陸軍中少有的美國通;如果水兵決定下一階段打夏威夷,我們能夠再出5個師團!到時候印度也打平了,有的是兵力。”
“父親,環境就是如此,元首已到了忍無可忍的境地,在如許生長下去,意大利會有冇頂之災。”
“說句不客氣的話,我們出了甚麼呢?地盤實在都是德國人打下來的,我們水兵、空軍勉強出了點力,陸軍在北非根基就是笑話,在東線表示也普通。”齊亞諾痛心疾首地說道:“元首著眼於歐盟將來給了意大利排名第二的投票權,英法雖是敗北國,可平心而論,意大利伶仃對上哪個都打不過,現在職位壓在英法上麵還不敷麼?還想去搶元首的位置?如果魁首暗裡發發牢騷也罷了,竟然還把手伸到元首口袋裡,想把聖保羅州掏走,在柏林我都冇臉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