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D日(4)[第1頁/共3頁]
“山下大將隻是發發牢騷罷了,此次是梅津大將要。”
“天然,天然。”笠原幸雄一邊鞠躬,一邊道,“下官此次來還給您帶了一點土特產,煩請笑納。”
比來這兩年因為赤軍不竭得勝,斯大林一向唆使加大烏拉爾山和西伯利亞地區的開辟,連續探瞭然坎斯克-阿欽斯克煤田,乃至還發明瞭秋明油田的邊沿油井(主力位置尚未曉得),這才包管赤軍在丟掉巴庫、連續丟掉伏爾加-烏拉爾油田(第二巴庫)後勉強還能保持1000多萬噸原油產量,煤炭產量也在穩步整固。
在大本營陸軍高層集會上,世人起首分歧同意關東軍采辦列車炮的要求,這讓多田駿有點兒驚奇――看來收到“土特產”的人很多啊,這下他更加心安理得了。
“這麼多?”
“這麼多鐵道炮,要買可不便宜,哪怕用水兵艦炮改革也不是件輕易事。”
因為庫茨涅佐夫苦口婆心的規勸,乃至不吝頒發一些“右派”談吐,斯大林最後放棄了在遠東的抨擊設法,捏著鼻子同意了“租借”。既然租借都允了,那“石油換糧食”也不是大題目,兩邊最後商定,在日本如數托付20萬噸糧食後就開端按4:1的比例鞭策石油換糧食,首批買賣限額預定100萬噸石油。
笠原幸雄走後,多田駿再次把盒子拿出來把玩、撫玩,還試圖咬一口――公然是上好的狗頭金。
多田駿神采一僵,笠原幸雄的話當然不錯,但如何看都有點持寵而嬌的味道。
“中間,這可未幾,這麼冗長的國境線需求保衛呢,這已是精簡以後再精簡的最低要求了。我曉得您牽掛印度戰局,可關東軍您不能一點不管啊,滿洲每年供應幾百萬噸鋼鐵,幾千萬噸煤炭,大量的槍支彈藥、裝甲車輛都是在滿洲出產的,還供應了上千萬噸糧食……冇有關東軍,帝國如何有氣力去列印度?”
至於將來,他感覺本身管不了那麼多,那是第五代、第六代德國帶領人需考慮的事,那會兒小科勒都要退休了……
水兵此次讓步是比較大的,連一半要求都不到。堀悌吉就怕關東軍沉醉於登島閃電戰的勝利,覺得俄國人不過如此而要籌措著北上,那就費事了,北薩哈林有水兵在,俄國人不敢如何辦,其他戰線要打起來就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在半途島、西海岸戰役緊鑼密鼓展開之際,他毫不想後院起火。以是寧肯讓關東軍多分點也要綁住他們的手腳不讓亂來。
多田駿一陣肉痛:“好貴!”
集會最後分歧通過。梅津美治郎對此很對勁,“土特產”還是有能力的:列車炮搞定了,石油也搞定了,還開了“石油換糧食”的政策口。
隨後會商石油題目,下村定道:“水兵樞密使提出了一個議案,如果關東軍能確切束縛本身行動、不逾雷池半步,水兵發起對新增石油停止以下分派:關東軍50萬噸,水兵35萬噸,本土其他方麵15萬噸。20萬噸糧食由關東軍賣力籌措,運輸和安保由水兵賣力。同時還發起用1噸糧食換3-4噸石油的比例從俄國采辦石油,能買多少算多少,詳細比例另行協商。”
第二天,行動敏捷的關東軍動用200多個車皮裝了1萬噸糧食交給蘇聯――切當地說是東俄。固然都為軸心陣營,但日本怕過分刺激斯大林老爹,臨時還冇承認西俄,並正式提出“石油換糧食”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