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麻煩(2)[第1頁/共3頁]
與喪失比擬,更不能接管的是內心上的屈辱:結合艦隊一起繞著澳洲海岸打把人給打傻了,澳大利亞本來並不強大的水兵遭了秧,商船隊被逼得不能出港――不出港也不見得安然,停在墨爾本的商船全數被結合艦隊的飛機和艦炮炸了個底朝天。現在全澳一片發急,澳洲東海岸已在告急分散職員,統統普通的出產、餬口次序全數被打亂,大量修建物、工廠被夷為高山,其間喪失不知凡幾。
“從塔拉瓦戰役成果來看,當初製定B+打算的解纜點還是悲觀了些,我們的氣力還不具有賽過性上風。我們察看到,目前在亞速爾起碼擺設有600架以上的飛機,此中大部分都是新銳飛機,包含德軍最早進的噴氣戰役機,他們還能夠從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個國度很便利停止聲援調劑,西班牙目前起碼有3個德國空軍聯隊進駐,葡萄牙固然冇有,但我們以為兩國間是有默契的也做好了呼應的籌辦。
上高低下現在都明白了,船實在不是關頭,軸心的船並不是特彆多,但船上的水兵和飛翔員纔是關頭,跟著喪失加快,有經曆的老韭菜一茬一茬被割掉,現在很多水兵保護艇、魚雷艇上的艦長乃至是珍珠港事件後才畢業、插手水兵還不到2年的軍官,一些護航擯除艦乃至迫於無法,啟用了很多一戰期間的退伍老軍官,有些人年紀乃至比尼米茲還大!艦載機飛翔員就更慘,95%以上都是戰役開端後才參軍的新手。
“除艦隊以外,給遠東多派一些飛機,特彆是高機能的P-51\P-47,爬升轟炸機、高射炮以及其他防備設備也要儘量供應,下次不能再呈現這個局麵了。”羅斯福神采凝重地表示,“澳新是我們在遠東的基石,萬不容有失。”
是以金大將提出的傷亡和喪失代價就有點驚人:“我們估計,全部計齊截旦推上去,需求籌辦5-6個師被重創、喪失1000-1500架飛機,還要籌算喪失20-30萬噸主力艦噸位,現在還冇能達到接受這個代價的境地。”
“奉告蒙巴頓,日軍主力艦隊目前在澳新殘虐,在印度登岸的不過5-6萬德日軍隊,讓他們想體例反攻――他們手裡有30萬軍隊呢。”羅斯福冇好氣地說,“如果連這點仇敵都打不過,美國就是再多動員一倍兵力也打不贏戰役!”(未完待續。)
澳大利亞有本地縱深可供分散,新西蘭的公眾分散到那裡去?以是,第7航空隊情知不敵,也得持續挺著往前死,他們不死就得承平洋艦隊死,羅斯福想來想去,感覺還是飛機輕易造一些。以是,他很能諒解阿諾德生機,陸航捐軀的飛騰還冇到來呢。這類前赴後繼的送命鏡頭在巴拿馬之戰中已上演過一次,冇想到又要在澳新上演一輪。
現在護航航母幾近是水兵第一職員喪失大戶,比潛艇喪失率還高。第二個喪失大戶就是陸航,新的B-29轟炸機約莫65萬美圓一架,從列裝到現在起碼已掉了400架,B-17\B-25\B-24\C-47等都不是省油的燈,本年喪失的數字都要用千來計算,帳本上那密密麻麻的數字看得民氣慌。至於被擊沉的自在輪和上麵的物質都算是毛毛雨了,當初的設法就是隻要能來回一趟就夠本。像此次打塔拉瓦
李海揭開了答案:日軍哪怕再奪回塔拉瓦,也冇充足時候再建立與本來近似的防備體繫了,第二次、第三次奪島戰役就會輕鬆很多。本質上來講,決定能不能奪島的不是空中力量,而是水兵――承平洋這麼大,承平洋艦隊和結合艦隊完整能夠捉迷藏,直到兩邊力量對比產生根賦性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