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你懂的[第1頁/共3頁]
山下奉文此時已完整進入角色,沉吟了半天後道:“貴軍如果有信心,我完整同意上述作戰計劃,印度軍就出2個大隊跟從貴軍去體驗下不一樣的兩棲登岸戰術――我們出一個戰車大隊,一個步兵大隊。”
從空中窺伺的環境並連絡錫蘭島上被俘英印軍官兵的交代和批示部裡的檔案、質料、輿圖等,舍爾等人大抵弄清楚了印度的兵力漫衍:西北部是威爾遜大將的第10個人軍,重點是防備伊朗一線,人數大抵隻要7-8萬;東北部是印度駐軍主力地點,不但有埃爾文中將的個人軍,另有中國駐印軍、美國陸軍航空隊等,總兵力將近30萬,與他們對峙的另有日軍緬甸方麵軍4個師團和其他兵力;南部是吉拉德中將的第11個人軍,他把一半兵力擺設在錫蘭島上,該島還是11個人軍的司令部地點,其他一半兵力留在印度南部。
“讓我猜猜看,是不是去在維沙卡帕特南登岸?”山下奉文在輿圖上掃視一眼後,提出了一個觀點。
一提及“破交”兩字,世人都像是著了魔地兩眼放光,這景象比陸軍將領看到設備後的那副模樣好不了多少,印度洋戰役的收成把他們口味都養刁了。之前結合艦隊每天叨唸著要打大戰、打決鬥,現在這兩個思路再也冇人提了,倒是搞封閉、破交、粉碎、打登岸戰一堆人呼應,想想也是,帶著武藏號去打劫多威風!
相對東北部而言,南部不但兵力較少,並且軍隊本質與氣力也與東北部冇法相提並論,獨一的辨彆在於南部首要都會較少,全部南部總兵力5-6萬人漫衍在寥寥無幾的多數會和港口地區四周,這纔是舍爾決定用2個旅登岸的主因,如果敵軍再少一些,他都隻籌算用1個旅――畢竟錫蘭島纔是目前重中之重。
“不可,去了就是送命。”堀悌吉決然回絕,“東京的事我有體例,你們按這個方略履行,敏捷製定打算吧。”
舍爾提出的計劃是去泰米爾納德邦首府馬德拉斯登岸(現名金奈,為印度第四多數會),至於其他兵力則和錫蘭島一樣,等拿下港口節製權後再轉移。
“冇錯,您和想得完整一樣,那是一個可貴的深水良港,離加爾各答隻要600千米,能夠有效威懾印度東北部。如果占據這裡再往南打,印度次大陸差未幾一半就實現了節製。”
他固然冇說透,但山下奉文完整懂了:水兵的意義就是從速讓陸軍把黃金弄到位,然後讓結合艦隊拉去德國,再換返來一堆設備,至於錢德拉-鮑斯會構成受日方節製的印度當局,藉此建議“印度獨立”,從政治上底子擺盪英屬印度的殖民體係,構成良性循環。
“此次美軍趁機發難,不會打這麼慢,恐怕1周都很難對峙。”塚原二四三皺起眉頭道,“並且底子冇法為其供應援助――間隔比來的馬紹爾群島足有上千千米”
“這麼做目標有兩個:其一,我們並不清楚美軍圍攻吉爾伯特群島是否真有占有該島的企圖,如果美軍隻是擺出圍攻姿勢勾引我們去救濟,有圍點打援的懷疑;其二,打擊澳大利亞並不是要登岸或占據那裡,艦隊要做的是堵截澳大利亞的補給線,讓美國人、澳大利亞人嘗一嘗油料斷絕、補給不暢的痛苦,諸位,現在輪到我們破交了呀……”
“西澳的珀斯能夠打一打,南澳的墨爾本應當打一打,東澳的悉尼和布裡斯班也可打一打,陸軍運來了這麼多艦炮炮彈和炮管,不打美滿是華侈,對不起他們一片苦心嘛!”堀悌吉笑道,“美國人海岸防備強大,澳大利亞能有甚麼?如果我去堵截澳大利亞的運輸線,看他們還能剩下甚麼?如果再擺出要登岸新西蘭的架式,他們必然是狼狽不堪地催促美軍承平洋艦隊返來救濟,到時候我們打也好,撤也罷,都能夠安閒不迫地對付……最關頭的是,藉著主力艦隊拆台的機遇,運輸艦隊就能比較安然地回本土――這纔是我最體貼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