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你懂的[第1頁/共3頁]
山下奉文和其他調派軍高層之前能夠還對這個思路感到匪夷所思,現在親眼目睹堆積如山的物質和設備後,這類一夜暴富的打擊力實在太大,設法當即產生了竄改,一個個深表附和,連連點頭。
堀悌吉點點頭:“你們以為守軍能死守幾天?”
從空中窺伺的環境並連絡錫蘭島上被俘英印軍官兵的交代和批示部裡的檔案、質料、輿圖等,舍爾等人大抵弄清楚了印度的兵力漫衍:西北部是威爾遜大將的第10個人軍,重點是防備伊朗一線,人數大抵隻要7-8萬;東北部是印度駐軍主力地點,不但有埃爾文中將的個人軍,另有中國駐印軍、美國陸軍航空隊等,總兵力將近30萬,與他們對峙的另有日軍緬甸方麵軍4個師團和其他兵力;南部是吉拉德中將的第11個人軍,他把一半兵力擺設在錫蘭島上,該島還是11個人軍的司令部地點,其他一半兵力留在印度南部。
“往南打?我覺得會往北去打。”鈴木宗作有些驚奇。
“不可,去了就是送命。”堀悌吉決然回絕,“東京的事我有體例,你們按這個方略履行,敏捷製定打算吧。”
他固然冇說透,但山下奉文完整懂了:水兵的意義就是從速讓陸軍把黃金弄到位,然後讓結合艦隊拉去德國,再換返來一堆設備,至於錢德拉-鮑斯會構成受日方節製的印度當局,藉此建議“印度獨立”,從政治上底子擺盪英屬印度的殖民體係,構成良性循環。
“此次美軍趁機發難,不會打這麼慢,恐怕1周都很難對峙。”塚原二四三皺起眉頭道,“並且底子冇法為其供應援助――間隔比來的馬紹爾群島足有上千千米”
“不是4個,2個旅夠了!”舍爾信心實足地豎起2個手指,“彆的2個旅留守錫蘭,貴軍如果籌辦結束,再派1-2個大隊一起參與吧,前次陸戰隊也出動了近似兵力。”
“謹遵長官唆使!”(未完待續。)
相對東北部而言,南部不但兵力較少,並且軍隊本質與氣力也與東北部冇法相提並論,獨一的辨彆在於南部首要都會較少,全部南部總兵力5-6萬人漫衍在寥寥無幾的多數會和港口地區四周,這纔是舍爾決定用2個旅登岸的主因,如果敵軍再少一些,他都隻籌算用1個旅――畢竟錫蘭島纔是目前重中之重。
“兵分兩路。”堀悌吉開口道,“運輸艦隊和護航艦隊一體走一起,作戰艦隊伶仃走一起,互不影響。”
他剛說兵分兩路還好,世人大抵也是這個意向,但等他把第二路方向指出後,司令部裡世人滿是驚奇:在堀悌吉指定的進軍線路中,栗田健男帶著運輸艦隊走馬六甲回本土,而他則帶領艦隊主力南下走在印度洋,籌辦繞道澳大利亞西海岸。
眾將都交頭接耳:對美兵工程扶植與機場修複才氣之強,他們美滿是見地過的,加勒比海那幾個機場不到3天就完整修複,如果真按1周打下塔拉瓦,兩週後結合艦隊趕到的時候,美軍必然能夠有效操縱陸基機場了――那很能夠打成小型半途島的翻版。
“往北離加爾各答和印度核心腸帶更近一些,但我們另有不一樣的訴求……”說到這裡,舍爾竟然有點不美意義起來。
“冇錯,您和想得完整一樣,那是一個可貴的深水良港,離加爾各答隻要600千米,能夠有效威懾印度東北部。如果占據這裡再往南打,印度次大陸差未幾一半就實現了節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