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第三次打擊(6)[第2頁/共2頁]
但德軍推動速率太快,各中亞民族獨立活動的勢頭也遠遠超越了總參謀部的設想,化整為零騷擾補給線的體例頓時就變得分歧用――小軍隊會遭受中亞民族武裝分子的進犯,並且韃靼人的戰役力和戰役意誌還不弱,再加上淺顯公眾對蘇維埃和布爾什維克政權的遍及仇視――中亞有很多遭放逐的少數民族,赤軍遊擊隊底子冇有存在空間,化整為零隻會讓本地武裝一一吃掉。
跟著時候的推移,局麵對赤軍越來越倒黴,因為德軍守著登岸場,有源源不竭的物質和軍器供應,底子冇有匱乏之虞,而赤軍在數輪強攻以後,已成為強弩之末。9月1日,隆美爾調派的援兵趕到了,並且援兵投放的體例也很隆美爾式樣――意大利傘兵旅和斯徒登特將軍的傘兵師直接在赤軍打擊軍隊的側火線空降,大量的Me-323、Ar-232運輸機在野戰機場降落,乃至連意大利空軍的結合運輸機(結合進犯機的運輸版)也插手了這一行列。
遭受俄然打擊的德軍軍隊隻是最開端有些慌亂,但很快就平靜下來,依托防地當場恪守,並著力呼喚空中火力援助,強行打擊的遠東赤軍所部流儘鮮血,也冇法在德軍陸空一體的固執戍守前占得便宜,戰役從8月27日建議的,但終究的成果乃至連迫使隆美爾迴轉的機遇都冇有。
為挽回局勢和麪子,斯大林操縱彆的疆場戰事停歇的無益機會,從遠東和火線抽調了30萬相對有戰役力的軍隊,試圖毀滅隆美爾所部。朱可夫冇按斯大林的企圖對隆美爾軍隊停止圍追堵截,因為他曉得在中亞這麼廣袤的處所,彆說30萬,就是再加3倍兵力,也不成能堵住隆美爾的裝甲軍隊――他細心研討過隆美爾在戈壁中的戰役經曆,也向英國方麵體味環境,以為掐斷敵軍補給線纔是最底子、最有效的體例。
抱負很誇姣,實際卻和朱可夫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打趣。
特彆值得一提的是,經改進的Me-323H型號闡揚了極大上風,將新出廠不久、帶有75mm反坦克火炮的美洲獅輪式裝甲車也運到了火線,並且一口氣運來了24輛,非洲戰役中的古德裡安根基冇如何用上這款專業用於戈壁戰的8對輪裝甲車,但在中亞的廣袤戈壁上,輪式裝甲車闡揚了極大上風,不但矯捷性極高,並且具有不亞於3號突擊炮的反坦克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