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中東(2)[第1頁/共3頁]
聽到這串數字後,隆美爾和高斯對望了一眼,眼裡滿是巴望:身為裝甲軍隊的批示官,他們曉得油對作戰有多首要,拿下波斯後,該地石油完整可滿足德國統統需求,哪怕拿不下波斯,具有伊拉克油田再加羅馬尼亞油田,也差未幾夠兵戈所需了。
伊拉克前總理拉希德是在27日才倉促忙忙從德國趕回中東的,考慮到他更加親德反英的態度及客歲5月間伊拉克軍隊與德意軍隊並肩作戰的經曆,德國高層遍及以為拉希德比埃及的馬希爾更可靠也更有攙扶潛力,是以對其禮遇頗佳,不但安排專機和護航機組從德國轉場飛翔至中東,乃至還給他裝備了一個排的黨衛軍兵士。
“因為英國人節製的石油太多了,再開采就會過於抬高代價,本錢家冇有動力。”
“這個……您能夠想想戈林大元帥――他就是不該拿的東西拿得太多了。”
“有了伊拉克油田,貴國缺油的局麵能獲得極大減緩。”拉希德對伊拉克石油環境瞭如指掌,“本來我國估計1943年的原油開采量可達450萬噸,此中摩蘇爾四周油田群可達350萬噸以上,如果基爾庫克的油田獲得有效開辟,我以為能衝破600萬噸,再加科威特、沙特的部分油田,總產量起碼在800萬噸以上。”
來人是伊拉克空軍一名飛翔員,駕駛著意大利菲亞特的C.R.42型戰役機――幸虧他選了意大利戰役機,吃不準來意的德國空軍纔沒將其擊落。
4、摩蘇爾方向有一個印度旅,番號不詳,另有2個伊拉克步兵旅;
對方供應的駐防輿圖固然畫得很糟糕,但隆美爾對環境先容聽得非常細心:
1、間隔巴格達不到97千米的小鎮哈巴尼亞具有一個皇家空軍基地,總兵力約莫2000人,此中包含一個營英國步兵(近500人),1200人的伊拉克、亞述雇傭兵,另有300人是飛翔學員和教官,大抵具有70-80架飛機,此中大部分是鍛練機(包含格拉斯戈公司的“角鬥士”雙翼機、“奧克斯福德”鍛練機、費利“高登”鍛練機和****“奧德克斯”鍛練機),隻要一小部分颶風戰役機;
拉希德剛纔的一番話也是摸索,眼看在隆美爾身上得不到明白答案便話鋒一轉說到了油田:“您不必為原油的事憂愁,巴士拉方向油田範圍固然不大,但我可覺得貴國供應你們想要的油田――在摩蘇爾東南部的基爾庫克除現在開采的部分油田外,在我任上還曾發明過幾口高產油井,產量很大,油層深度約莫在400米擺佈,厥後因各種啟事冇大量開采。”
一提及這個,隆美爾又想起呆在陸軍病院地下室那段暗無天日的日子,感慨地說:“高斯,您很多提示我,我可不能在小事上犯胡塗。”
“波斯油田開辟比伊拉克早,目前已勘察出來的區塊和油井也比我們多,總產量應當在1200萬噸以上。”
“波斯油田呢?”
兩人大喜過望:“當即請出去。”
3、巴格達四周有2個伊拉克步兵旅、2個機器化營、1個機器化炮兵旅,總兵力約2萬,中初級軍官均由英國人擔負,火力大抵是18門6磅炮、12門17磅炮、4門25磅炮、12輛裝甲車,能夠還具有一些反坦克炮,數量不詳;
連絡波斯方向的敵情質料,高斯很輕易就判定出英國第10個人軍的團體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