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戰略防禦(中)[第1頁/共3頁]
“塚原君,你想,一個新總統下台,對德是戰役,對日也是戰役,他位置坐得穩麼?在我們海內,如許的輔弼是要被天誅民賊的。”堀悌吉歎了口氣,“我比來總說日美終究戰役,輔弼就多次提示我重視身份、重視場合、重視氛圍,唉……甚麼時候‘愛國誌士’來天誅我呢。”
塚原笑笑:“您多慮了,大師都曉得您是為了日本好,想少死點人、少辦理仗,可美國人不肯啊,不肯也行,我們打到他們肯為止不就好了麼?”
“奉求了!”山本微微朝塚原頜首,“等候您幫我洗刷半途島的熱誠。”
矯捷艦隊具有6艘航母,彆離包含:大鳳號、瑞鶴號、翔鶴號、雲龍號、天城號和貝亞恩號。此中貝亞恩號將本來的法國鍋爐裁撤,換上了雲龍級一模一樣的主機,但因為排水量比雲龍大2000多噸前艦體分歧,故最高速率隻能跑到29節,載機比雲龍略多4架,團體而言可視為另一款雲龍。為改革貝亞恩號,日本還不吝放緩阿蘇號航母的製作進度,將上麵利用的質料和零部件都安裝到貝亞恩號上。
德軍環境比美軍要好的多,固然淹冇了2艘航母,2艘巡洋艦,但1艘航母是郵輪改建的,本來就不如何堅毅,一艘伊勢是本身有傷強行利用而淹冇的,2艘巡洋艦也算是小意義――比起美軍4艘克利夫蘭級、8艘奧克蘭級那是做夢都要笑醒。至於萊茵級,海內方纔彌補了4艘,題目也不算太大,隻要幾艘重創、中創的主力艦費事一點。
塚原二四三表示不睬解這類邏輯,按他的設法:日美和解後,日本仍然大大弱於美國,德國纔是美國合作天下霸權的最大敵手,美國人連德國獨吞歐洲都忍了,為甚麼要和日本過不去?不是說珍珠港這件事是能夠談的麼,要懲辦“禍首”、要“賠款”都能夠談,為甚麼說也不說就回絕呢?
但即便8月下旬托付的這2艘航母也得海試、磨合,能構成戰役裡起碼要到10月份,而後續3艘航母都要趕上聖誕節了,住院的金大將聽到動靜後除了一聲感喟,甚麼話也冇有。
他在心底抱怨尼米茨不該該和德國人拚航母戰,當初不是說好用運輸艦隊吸引德軍器力然後拚掉一批德國飛翔員和德國兵艦的麼?如何到最後運輸艦隊毫髮無損,主力艦隊卻搭出來了?莫非尼米茨不曉得陸軍有幾百萬軍隊,水兵艦隊隻要他這一支麼?
即將率隊出征的塚原二四三插話道:“傳聞杜威是個戰役主義者,他下台會不會好一些?是不是另有日美和解的但願?”
目前美國水兵固然源源不竭地培訓新手飛翔員,但彌補的高品級飛翔員跟不上耗損的速率,更要命的是,因為艦載機飛翔員動輒70%的傷亡率,現在報名充當艦載機飛翔員的誌願者步隊開端縮水了,很多家庭乃至分歧意小夥子報名當飛翔員。
南大西洋海戰的成果隨後兩天都通過各自媒體公佈了出來,兩邊都宣稱本身是此次戰役的勝利者,到底誰的鼓吹更有水分完整能夠見仁見智的,取決於看題目從甚麼角度,但不管站在哪個角度,都不能竄改如許一個究竟:兩邊在南大西洋都冇有特彆有力的作戰兵艦了:
但如果著眼於中短期的將來,則德軍毫無疑問占有全麵上風。克蘭克用一個分艦隊拚掉了尼米茨的主力艦隊,德軍另有4艘航母構成的主力艦隊,而美軍的艦隊航母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