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南亞之虎(5)[第1頁/共3頁]
大嗓門柯特上尉地點的B連處境不錯,他們降服了珊瑚停滯物和日軍的輕兵器封閉,奇妙地用無後座力炮從側麵端掉了日軍兩個工事,不但團體推動了100多米,還博得了一大片可遁藏的凹地和彈坑――這都是406mm艦炮的佳構。但隨後他們就遭到了狠惡的側射,不得不臨時縮在內裡一動不動,統統人緊緊挨著蹲在坑裡,大氣也不敢出一聲。這時候要有一顆手雷或炮彈砸下來,一窩子人都得報銷。總算夠交運,冇遭到如許的熱忱“關照”。
日軍持續不竭地射擊,彷彿扣住扳秘密打光統統槍彈似的,美軍隻能以加蘭德步槍和有限的機槍火力對射。幸而柴崎為最大限度地尋求埋冇性和防備力,將貝蒂歐的地堡修建得很低,不但射孔低、射界也窄,半途如有比較高達的崛起停滯物,日軍槍彈就冇法關照到美軍了。
17:50分,依托坦克悍不畏死的打擊和吸引,被禁止在沙堤下的陸戰隊員們終究獲得體味放,壓抑他們的日軍地堡要麼被摧毀,要麼內裡的職員被噴火坦克所毀滅,已不成能再持續構成威脅。但為了這不到200米的間隔,美軍支出了6輛坦克和全數3輛噴火坦克被摧毀的代價,彆的還搭出來140多人傷亡。
“你沉著點。”霍蘭德皺起眉頭,“這麼狠惡的炮火,負嚴峻的噴火兵如何上去?”
突擊近千米長的潘斯棧橋是貝蒂歐登岸成敗的關頭,也是美軍在這天打擊中為數未幾的亮點。
“要不嚐嚐噴火坦克?”有參謀建議道,“我們帶了好幾輛。”
16:34,作為援助的2個營美軍分紅第四波和第五波持續登岸,因為兩棲車在前麵交兵中折損了大半,現在數量不敷而導致大多數人被迫改乘登岸艇。
突擊排一向橋頭打到橋尾,占據整條棧橋並攻進島內,然後號召了約莫1個連的美軍前來死守。隻是當他們完整節製棧橋時天氣已晚,並且潮流水位也落了下來,當天冇法再運送物質。
終究勝利衝上海岸的隻要7輛淺顯謝爾曼和3輛噴火坦克,灘頭上到處是倒臥的美軍兵士和傷兵,坦克一邊得存眷前麵的敵軍反坦克火力,一邊還得留意不要碾到本身人,推動非常遲緩。成果一輛墮入礁盤中彈坑不能轉動,一輛被地雷炸燬,一輛被日軍炮彈擊毀。不過噴火坦克的運氣不錯,竟然全都勝利向前推動了。
美軍固然有較多的無後坐力炮和巴祖卡火箭筒,能力、精度都要超越鐵拳1號,題目是過分於粗笨,在短兵相接的時候冇等打上幾次,日軍的鐵拳就飛過來了。
陸戰3師也不是第一次上陣的初哥,在布乾維爾、蒙達、萊城多個島嶼爭奪戰都與日軍血戰過,是以士氣還能保持,上灘後的倖存兵士並未完整崩潰,而是奇妙地貼緊沙岸,尋覓石頭、木頭和其他可用於當場諱飾的東西,併發掘簡易工事以遁藏炮火。然後再用緩緩進步的體例從側麵迂迴到正麵火力點四周打擊,用甜瓜手雷或火藥包將地堡炸燬――隻是效力實在低了些。
鐵拳現在是日軍最得心應手的打擊兵器,與手雷比擬,鐵拳能力要大很多,不管是麋集人群還是裝甲車輛,冇有一發鐵拳對於不了的東西。這類超等便攜、發射簡樸、埋冇性好的單兵兵器很受日軍喜好,特彆是安裝反步兵散彈的鐵拳,結果比迫擊炮還好,一炸就是一打片。很多老兵因為有耐久的擲彈筒利用經曆,打起來非常準,常常在60米外直接射中目標或人群,打得美軍苦不堪言,結果比德軍本身利用強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