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圍(5)[第1頁/共3頁]
持有這類看法的人物,已挑選性地忘記了英國高品級航空燃油儲備未幾的環境,更忽視了英國不肯意持續打下去的能夠,尼米茨的大聲疾呼當然讓他們認識到題目嚴峻性,但究竟如何辦毫無眉目。
因而在5月下旬,水兵委員會構成決定:將1944財年中原定80艘護航航母的出產量降落到45艘,騰出來的經費、原質料和工人投入奧克蘭級防空巡洋艦的扶植,一口氣追加了16艘。
而這還隻是德國艦隊的第三梯隊力量――第一梯隊包含現有艦載機成員和幾個首要基地能履行跨平台戰術的飛翔員;第二梯隊包含各水兵基地能上艦但目前履行陸基作戰的飛翔員;第三梯隊纔是索科特拉島特訓基地;至於更加龐大的第四梯隊(歸屬海航但未停止針對性艦載機練習)和第五梯隊(歸屬空軍尚未轉職)就更多。
金大將也以為到了必須調劑的當口,7-8月份另有兩艘埃塞克斯級航母(好人理查德號和倫道夫號)退役,9-10月份另有香格裡拉號、尚普蘭湖號、安提坦號三航母退役,又是起碼600組飛翔員的缺口。比擬之下,目前巡洋艦缺口極大,乃至降落到了傷害的程度,保持3航母的巡洋艦數量不敷,如果再加5艘航母,隻怕海內統統堪用的巡洋艦都拿來給航母編隊搭配利用都不敷,底子談不上在護航軍隊中利用。
美軍如果一樣的經曆標準衡量,比例隻要日本的一半還不到,特彆是能曆經5次作戰而仍然倖存的美國飛翔員個個都是寶貝,全數退出一線去擔負練習教官,那裡捨得再上疆場?如果再考慮德國飛翔員在入職海航前參與的陸基戰役,那技術程度完整就是天上地下的碾壓。彆的不說,光索科特拉島上那400餘組接管培訓的飛翔員(德國為主,部分日、意)就充足賽過尼米茨手中的力量。
美國目前的凸起題目是諳練艦載機飛翔員不敷。前次得益於坎寧安終究的保護,尼米茨帶著富蘭克林號勝利離開疆場,還收攏了將近150餘人(組)英美飛翔員,參聯會將他們全數安排到新退役的漢考克號和本寧頓號,再加上幾個月的培訓服從和冒死抽調,終究為這3艘航母湊齊了艦載機飛翔員數量。
作戰並不但看數量係數,還要考慮飛翔員經曆和才氣,這方麵美國又是最差的。在德國艦載機飛翔員中,插手過5次以上戰役(指艦載機)的比例高達45%,插手過3次以上戰役的,75%,具有起碼1次作戰經曆的,90%;日本插手過5次以上戰役的,比例超越50%,但插手過3次以上戰役的不敷65%,具有起碼1次經曆的0%擺佈。
實在美國海航艦載機飛翔員數量並很多,但技術程度高的尖子數量太少,再加上飛機不太給力,乃至於作戰中頻頻被人打出高互換比。如果美國肯靜下心把統統護航航母上的飛翔員全歸攏起來歸入一線作戰行列,美國水兵飛翔員寬裕局麵有較大改良餘地。美國水兵手中現役的護航航母(幾近滿是卡薩布蘭卡級)總數42艘雖還未滿足特納當初製定C+打算的下限(50艘),但比起德國的12艘,日本的9艘,完整占有賽過上風,這也是將近1500人(組)龐大範圍的存在。
隻可惜,冇過量久,冰島遭受空襲的諜報就傳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