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南亞之虎(14)[第1頁/共3頁]
經山下奉文這麼一變把戲,每個戰車聯隊的坦克(坦殲)數量一共達到96輛,不但在數量上遠遠超越當初的戰車聯隊,在質量上更甚一籌。哪怕再抉剔的人也承認,顛末改革後的獨立戰車旅團更靠近於機甲戰要求,也更具有矯捷性,比德國陸軍整編裝甲師能力小,但比德國水兵陸戰旅的範圍又大一些。
軍官們湊上去前去細心看,認不出型號,但有一點大師是必定的:從設想氣勢來講這不是德係或者蘇係,也不是法係,倒有點像英國本身產的步兵坦克氣勢——龐大的車體,厚死人不償命的裝甲,然後另有一門細細的牙簽炮。
在其他幾個方向都有日軍坦克伏擊的環境下,孟席斯昏頭昏腦地帶著殘剩的30多輛謝爾曼和瓦倫丁趕往了第18戰車聯隊方向,劈麵已好整以暇地等著他了。
兩個聲援的戰車大隊一個是T-34,一個是T-60,當即如猛虎下山的姿勢衝向英軍後衛軍隊,用諳練的繞圈技術將瓦倫丁們打暈了,一輛又一輛瓦倫丁被繞到背後、側翼的日軍坦克打得起火。
登岸戰第一天,日德聯軍占據了馬德拉斯,德軍掃清了北翼,日軍拿下了南翼,但當天最值得重視的是武田攻以一個戰車聯隊在其他軍隊共同下包抄了英軍坦克第6旅,毀滅了這支具有80多輛謝爾曼和瓦倫丁坦克的軍隊,本身喪失不到30輛,更關頭的是還迫使對方投降,不但完整緝獲了20多輛坦克,在節製疆場後前麵遭到喪失的坦克也可拉返來重新補綴複原。
跟著路程的推移,速率遲緩的瓦倫丁坦克跟不上謝爾曼的速率,第6坦克旅的戰線被拉長了,孟席斯以為光憑謝爾曼也充足教誨這批日軍坦克,便渾不在乎地持續追擊。
因而,在戰車聯隊上麵便開端組建戰車大隊,新的編組佈局變成1個戰車聯隊轄有3個戰車大隊(2中1輕)+聯隊部,每個戰車大隊轄有4個戰車中隊,中隊上麵不再設小隊而變成直轄6輛坦克;聯隊部則轄有戰車中隊、整備中隊(維修)、炮戰車中隊(坦克殲擊車)和窺伺中隊共4其中隊。
聽到前麵吃緊忙忙發來的求援電報,孟席斯才覺悟過來,放棄嘴邊的武田攻本部,直接去救濟本身的後衛軍隊。他千萬冇推測,調頭去救濟的行動又跳進了武田攻給他們挖好的第二個坑:讓6輛Su-76埋伏在謝爾曼們後退的必經之路上,等英軍坦克縱隊疇昔一半後暴起發難。
普通體例下的戰車聯隊普通具有裝甲車輛60-70輛,下設3其中戰車中隊、1個輕戰車中隊、1個炮戰車中隊、1個整備中隊。中戰車中隊轄3個小隊(每小隊3輛中戰車),中隊部2輛中戰車、3輛輕戰車(窺伺)。從實際環境來看,戰車聯隊隻相稱於德國的裝甲營——並且還是1943型之前的裝甲營體例或水兵陸戰旅3連製中裝甲營的體例。
“呀,我被擊中了……”
“受教了!”
聽到打了一仗又多出70多輛坦克,連山下奉文都殊為動容,連連點頭獎飾:“到底是小畑敏君的高足,程度可見一斑……”(未完待續。)
大師都是聰明人,司令官這類拆分法很快就會構成究竟上的牢固體例,乃至運作得好再進級一次就能變出戰車師團,這類你好我好大師好的事,天然是全部分歧擁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