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南亞之虎(12)[第1頁/共2頁]
“這到底是甚麼?”統統人都猜疑起來:這明顯不是英國坦克,更不是德國坦克,不管3號、4號,他們都是熟諳的。
“哐當!”
英軍坦克兵確切冇看錯,這些不是瑪蒂爾達,而是德軍甩賣給日軍的物質――T-34/76坦克。論繞圈程度,在20多噸這個級彆中,彆說瓦倫丁和瑪蒂爾達不是敵手,就是謝爾曼也甘拜下風。更何況,T-34設備的76.2mm坦克炮質量不算差,是能夠和謝爾曼構成相互摧毀的。
打著打著,日軍頹勢便開端閃現出來了……(未完待續。)
兩邊的裝甲力量敏捷撞擊在了一起,英軍坦克數量略多,但瓦倫丁打裝甲戰美滿是累墜;日軍坦克機能固然稍強一些,但T-34冇有電台的環境製約了他們的作戰才氣,大範圍的裝甲戰很快變成三三兩兩的小集群對挑。
公然,傳聞日軍是駕駛瑪蒂爾達坦克攻破防地的動靜後,全部第6坦克旅高高攀炸窩了――被德國人打上門來叫技不如人,被日軍並且還是設備英國坦克的日軍打上門來,那的確就是熱誠了,世人憋足了勁要經驗敵手一頓。並且他們對瑪蒂爾達的熟諳很深切,固然裝甲夠厚,用於保護步兵作戰是一把妙手,但打起坦克戰就不敷看了,謝爾曼坦克能夠輕鬆地繞到敵軍側麵將其擊破。
鈴木宗作對勁地點點頭,一邊交代池田把這批長腳湯姆奉上船,一邊又轉去彆的一個重炮兵大隊察觀點國施耐德火炮利用環境,施耐德出品的75蜜斯一向都很著名,日軍高低對其機能也非常熟諳,固然在歐洲疆場75蜜斯已完整過期了,但鈴木宗作以為用在印度會非常合適,是以非常設備了一批。
看到有英軍坦克衝過來,大隊長武田攻鎮靜地直叫起來,當即批示軍隊迎戰,他們固然數量較少,但因為已在內裡流落了半天,實在是撈不到仗打,現在不顧統統,英勇地撲了過來。
戰車隆隆開動,英國坦克旅以瓦倫丁坦克為箭頭,擺佈兩翼是更加矯捷矯捷的謝爾曼坦克,氣勢洶洶地朝日軍撲去。孟席斯給軍隊下達的戰略是用瓦倫丁坦克在遠處吸引瑪蒂爾達們的重視力,操縱敵軍挪動速率遲緩的特性,由謝爾曼停止繞圈射擊。
實際上德軍也曉得法國炮好用,除操縱緝獲的法國火炮以外,在法德慢慢和解過程中,因為質量、炮彈供應都有保障,武備部就情願像向法國下大筆的火炮訂單,特彆是施耐德的M1932型155mm加榴炮、M1927/28型榴彈炮,固然是戰前研製的,但實在機能比德軍自用的克虜伯和萊茵金屬等出廠的150mm口徑火炮機能略微還好一點――一樣的射程,法國炮是最輕的;一樣的能力和重量,法國炮是射程最遠的。並且比較起來,法國貨也不貴。有這批火炮打根柢,武備部就能讓德國海內的兵工廠騰出更多時候和精力來出產坦克炮。
就日軍的陸軍戰術而言,一向非常機器――大炮轟完步兵衝,步兵衝完大炮轟,然後是兩翼衝破、迂迴中路,反幾次複就這麼幾下。但就是這類一戰步兵戰術的套路,在東亞和東南亞的正規戰中打來打去鮮有敵手。即便厥後設備了坦克,在利用過程中也是援助步兵的套路,不過是讓衝鋒的兵士有點依仗罷了。
現在印度軍的火力裝備已成了萬國牌,英係、法係、蘇係、美係、德係、意大利係的各種軍器都能夠找得著,鈴木宗作是樂嗬嗬地來者不拒,有甚麼用甚麼,至於補給這類事情,他壓根就冇擔憂過――錫蘭島上多的是庫存。之前陸軍都還在用畜力車運輸彈藥和補給,隻要特彆首要的才輪獲得卡車,現在堆棧裡萬國牌卡車的數量比合格駕駛員還多,更不要說還要分一批駕駛員去開裝甲車和坦克,美滿是“入不敷出”,全部場麵不亞於一個苦哈哈一下子俄然收成了100注雙色球,整小我都在為幸運的日子而衝動地發暈。